本网讯(李默然 记者 杨棕贤)结束周一繁忙的工作,闭上眼,一副画面像电影胶片般反复闪现在眼前——一个七岁女孩正满含着泪水默默地、专注地看着我。那是一个泪眼,我看见了孤独、渴望和期待…
上午快下班时,年轻的母亲领着七岁的女孩、牵着八岁的姐姐,苍老的外婆背着不满一岁的弟弟一同来到诉讼服务中心。女孩很乖巧,没有吱声,耷拉着脑袋坐在椅子上,似乎在等待着什么。许久,女孩的父亲匆匆赶来,向我们递来早已写好的起诉书、身份信息以及女孩的出生证。
原来又是一起父母争夺孩子抚养权的纠纷。父母恋爱期间生下女孩,因性格差异较大,两年后两人离异,约定女孩由父亲抚养。不久,母亲组建了新的家庭,男方也有一个女儿(即稍大的姐姐),今年母亲又生了个男孩。去年,父亲也组建了新的家庭,女方也带着孩子。母亲担心女孩无法接受新的环境,主动将女孩接回,抚养至今。
父亲一直强调自己更爱女儿,称前妻不可能同时带好三个孩子,定要取得女孩的抚养权。母亲寸步不让,认为自己有能力照顾好女孩,不相信继母能待女孩如己出,更要夺回女孩的抚养权。父母你一言,我一语,争得面红耳赤,现场一度混乱。我立即大声叫停了双方的争吵,“你们都爱着孩子,为何会吵成这样?你们就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为她多考虑一点…”。此时,小女孩满含泪水注视着我,眼里写满委屈和期盼,顿时让我心头一酸,因为我也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又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艰难协商,“战争”平息了,女孩父亲点头同意放弃抚养权,前提是今后不承担女孩的任何费用,并多次强调即使女孩生病了也别来找他。母亲只得勉强答应。
宣布完调解结果,小女孩第一次露出了笑脸,她拉着母亲的手,开心地背起了算术口诀。大概这个结果,是她期待的吧。随后,小女孩的父母相继离开诉讼服务中心。
正在欣慰此案得到正确解决,案件所有当事人、利害关系人都得到较满意的结果。哄闹的人群中,谁说了一句“还不是小女孩的户口所在地要拆迁了,都为了争人头费…”。顿时心里一阵唏嘘,孩子不是财产,也不是父母交易的筹码。在涉及未成年子女问题处理上,父母应当将子女利益最大化原则放在首位,而不是简单追逐个人的眼前利益。倘若婚姻关系确实无法挽回,尽量以友好协商的方式解决矛盾,向孩子展现出父母应有的姿态,互谅互让,将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
后记:工作中看多了为了利益人伦尽失的悲剧,法官不是神探“狄仁杰”,无法完全识破藏在面具背后的人心叵测,但出自本能,总是想传播一些爱与被爱的社会正能量。离异的父母,依然请善待你们的孩子,别再让孩子哭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