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巡回审判实现全域覆盖存在诸多挑战,群众对庭审流程及法律内涵了解相对有限,面对普法工作中的难点,射洪法院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5月19日上午,射洪法院在平安街道太空社区法治文化广场举行“百场庭审进万家”普法活动启动仪式。随着法槌敲响,一场以“巡回审判+沉浸普法”为核心的基层法治实践正式开启。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委社会工作部、市司法局、平安街道等部门领导出席活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及社区群众50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司法服务“扎根基层末梢”的生动实践。
『司法下沉』
-从案牍之侧迈向烟火人间-


活动在太空社区法治文化广场庄严的巡回审判庭下拉开帷幕。“百场庭审进万家”活动精准锚定基层治理难点,精心挑选赡养纠纷、土地流转、相邻权争议等100件与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件,由法官携卷下乡,将庭审现场“搬到”田间地头、村社院坝和社区广场,用“家门口的审判”消弭司法与群众之间的距离感,以通俗易懂的乡音俚语解读法律条文,借“身边真实案例”讲清法理情理。
『现场直击』
-一场温暖人心的庭审引发强烈共鸣-
启动仪式结束后,射洪法院现场公开审理魏某某赡养纠纷案。

在巡回审判庭上,国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承办法官以亲切温和的话语巧妙把控庭审节奏,有序组织原、被告围绕赡养争议焦点进行举证质证,抽丝剥茧查明案件事实。同时,法官将《民法典》相关条文与村规民约有机融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从法理、人情、乡土风俗等多个维度耐心释法说理,有效缓解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绪。最终,在法官的调解下,子女们现场达成赡养协议:由在本地生活的子女轮流照顾老人起居,让老人安享天伦之乐;不在本地的子女则按月支付赡养费,尽到赡养责任。这份充满理解与关爱的协议,让因赡养矛盾而疏离的亲情重归和睦。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言语间满是温情,老人脸上也绽放出久违的笑容。


旁听的群众围坐四周,在这场“家门口的庭审”中,他们不仅见证了矛盾纠纷的妥善化解,更接受了一场生动鲜活的法治教育。“以前总觉得打官司冷冰冰的,今天看法官把法律条文讲得跟唠家常似的,特别好理解!”旁听群众张大爷感叹道。
『沉浸普法』
-从庭审现场延伸为法治课堂-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老人该怎么维护自己的权益?”“多个子女的家庭,赡养责任该如何划分?”

庭审结束后,法官化身普法讲师,结合刚刚审结的赡养案件,以“一问一答”的互动形式,将专业法律知识转化为群众听得懂的“大白话”。面对居民提出的“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如何维权”的疑问,法官不仅详细列举了《民法典》中关于赡养责任的具体条款,还分享了申请法律援助、寻求社区调解等切实可行的维权途径。针对“多子女家庭赡养责任分配”的困惑,法官以本案调解方案为例,深入讲解“公平分担与特殊照顾相结合”的原则。与此同时,法院干警同步向群众发放《常见法律风险提示手册》等各类普法资料。一位带着孩子前来旁听的居民表示:“孩子亲眼看到法律如何守护家庭,这样的法治课比书本知识更直观、更深刻。”

这场集“庭审观摩、互动答疑、资料发放”于一体的普法活动,真正实现了“审理一案、解纷一串、教育一片”的良好社会效果,让法治的阳光洒遍社区的每一个角落。
『长效推进』
-擘画三万群众受益的法治蓝图-
据悉,“百场庭审进万家”活动将持续开展至2025年底,计划覆盖全市23个镇(街道),预计惠及群众超3万人次。这场充满“泥土芬芳”的司法实践,正以实实在在的法治温度,为射洪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推动“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理念,逐渐成为基层治理的鲜明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