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尤忆 何玉娟 王芦蓉记者 杨棕贤)今年以来,芦山县公安局以“法治化、精细化、规范化”建设为目标,在执法制度、管理、监督、保障上持续用力,深入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提质增效。
一、健全制度体系,盯紧执法环节。针对执法过程的易出错环节,健全执法制度,确保各项执法活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一是严格执法标准。结合执法实际,规范标准动作,修订完善了《芦山县公安局完善和落实刑事案件统一审核统一出口工作机制》《芦山县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保密工作制度》和《接处警工作流程》等制度,为民警执法办案提供了精确指引。二是规范依法治访。发挥信访联席会制度、平台作用,夯实信访工作属地化、吸附化、责任化、督办制基础,提高化解量和率,完善“大信访”格局,提升信访工作质效。三是强化部门协作。建立重大警情检法两院提前介入机制,重大疑难案情公检法集体会诊制度,集体研究把关解决执法存在问题,保证警情精准处置、案件定性准确,有效杜绝民警在执法中适用法律错误或程序违法等常见问题。
二、健全管理体系,狠抓执法实效。围绕执法突出问题,健全完善执法监督、考评考核、执法公开等,实现执法管理流程规范化、流程化、常态化。一是抓实流程管控。以最容易发生执法问题的“人、案、物”为突破口,对接处警、受立案、案卷管理、办案区全流程、闭环式监督,全程把控案件依法合规。同时,全面落实办案民警、法制员、办案部门负责人、法制部门、局领导分级审核的执法办案“五级审核制”,落实责任、逐级把关,建立规范执法严密防线。二是突出问题治理。开展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活动,将影响案件质量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对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指导,举一反三,对存在的个案问题,联合会商,逐一研究,彻底消除隐患。同时,运用目标绩考,加大问责追责力度,对限期整改不到位的,一律通报问责。三是强化案件评查。坚持常态化开展优秀瑕疵案例剖析,同时邀请市局法制支队到县局点评,主动发现解决问题23个,通过剖析优秀案例的成功经验和瑕疵案件的问题不足,以评促改共探讨同进步,引导民警规范办案程序和法律文书制作。
三、健全培训体系,强化执法主体。持续推进实战化执法培训,全面提升执法队伍的法律素养和实战能力。一是抓领导干部,突出“关键少数”。将会前学法列入党委中心组必学内容,有序实施全警学法、普法、教育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严格落实所队长办案制度,对完成情况定期考核通报,通过示范效应,带动全警学法、考法、用法的热情,并鼓励民警以考促学,积极参加高级执法资格考试和司考。二是抓骨干民警,培育“绝大多数”。抽调优秀民警随岗学习,开展“法制夜校”、“法治讲堂”等形式的业务培训,大力营造学法氛围,推动县局执法办案质量不断提高。同时,依托省厅乐山基战训基地和专业警定点培训,分期分批对83名一线民警进行了处置各类警情、盘查缉捕、审查讯问、调查取证、侦查措施适用、规范使用办案区等执法关键环节的重点培训,不断提升民警执法实战技能。三是抓示范典型,引领“精品个数”。组织开展“精品案件”评选活动,比学赶超、创先争优,在全局营造执法规范化比肩赶超的浓厚氛围。同时由法制大队牵头组成服务队、巡回指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基层所队总结执法经验,完善执法机制,改进执法工作,大力扶持、培养精品案件,使其更好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四、健全保障体系,夯实执法基础。紧密依靠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各方支持,形成执法规范化建设合力,让民警执法更有底气、更有后劲。一是强化关心关爱。《人社部、财政部关于执行人民警察执勤岗位津贴有关文件的通知》下发后,县局积极向县委县委政府汇报,争取最大支持,民警加班补贴和执勤岗位津贴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大幅提高,并严格依据考勤制度,规范民警加班补贴、值勤岗位津贴政策发放,让基层民警苦有所补、累有所得。及时看望慰问受伤民警、困难民警、一线勤务民警330人次,发放慰问金近10万元。二是强化权益维护。在完成了一线执法执勤用车更换和执法记录仪升级换代的同时,积极推进执法办案场所规范化建设,建立民警执法行为及合法权益保障机制,坚决维护民警正当执法行为,行政复议案件7件,维持6件,1件复议中,行政诉讼案件6件,裁定驳回起诉5件,判决驳回诉讼请求1件。三是优化法制队伍。在大力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以点带面提升整体执法水平的同时,充实一线执法力量,在具有行政和刑事执法职责的大队、派出所等单位全部设置兼职法制员共16人,将执法监督关口移置执法前沿,从源头上强化执法监督指导,力争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