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网讯(记者李静 肖海平文/图)11月28日下午,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检察院针对扫黑除专项斗争以及保护未成人工作,邀请10余家媒体召开新闻通气会,对该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通报,并广泛听取了媒体人的建言献策。会议由该院副检察长陈珊主持。
据介绍,近年来,该院充分发挥检察机关在打击刑事犯罪、保护未成年人权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和社会治理方面的职能作用,全院上下通力协作、共同努力,有力的打击了犯罪,保护了未成年人权益,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并切实推动了一批重点、难点环境问题的整改,取得了较好成效。

多方联动 双向移交 严惩黑恶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在全国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的要求,在市、区两级扫黑办的精心指导下,该院党组高度重视,精心谋划,出台了《南充市高坪区人民检察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施方案》,扎实有效的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
该院广泛发动群众,利用法宣传平台、重要节日节点进行宣传。同时,畅通举报渠道,公布举报电话、设立举报箱,对举报材料分类分情况进行处理,认真核查举报线索,进一步加大摸排打击力度;将中央确定的十类黑恶势力犯罪作为打击重点,坚持从严从快惩处。对于涉黑恶案件,成立专案组,由院领导担任组长,全程把控负责;与区扫黑办、区纪委监委、法院、公安等相关部门建立扫黑除恶工作协作联动机制、双向线索移交机制、案件会商机制和联络员制度,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及时通报案件办理情况。对于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发现的“保护 伞”,做好线索的核查及移交等工作,深挖黑恶势力保护伞。扎实做好线索收集、捕诉衔接、情况通报、信息共享等工作,凝聚工作合力,及时解决问题;如办理“套路贷”系列案件时,该院在案件办理节点多次同公安与法院研讨案件,对案情进行分析,明确案件办理中的难点和下一步侦查方向,为案件顺利办理打下坚实基础。其中,严某宗等7人发放高利贷过程中,非法拘禁被害人120余小时,已被区法院以非法拘禁罪判处二年和一年不等的实刑。
该院还及时组织学习新出台的关于扫黑除恶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不断更新知识架构。通过集中讨论办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对涉黑恶案件进行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材料。其中,《以借贷为名,行诈骗之实,新型犯罪“套路贷”需引起重视》引起区委高度关注,区委书记袁华兵作重要批示;《南充高坪:检察、公安重拳打击“套路贷”》等文章被新华网等媒体转载刊发。
截止目前,该院共办理公安机关提请批捕案件涉恶案件12件;批准逮捕涉恶案件9件;审查起诉案件涉恶案件6件;提起公诉涉黑恶案件2件;通过全院干警的努力,有力地打击了恶势力犯罪,净化了社会环境,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全指数。
严厉打击 全面关爱 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取得骄人成效
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人身权利犯罪,严厉打击,强化监督,坚持依法快捕、快诉。对涉罪未成年人充分贯彻“少捕、慎诉少监禁”原则,严格落实社会调查、附条件不起诉、犯罪记录封存等各项制度,对涉罪未成年人真正做到关爱而不溺爱,宽容而不纵容。其中办理的“李某、徐某、蔡某强奸,妨碍作证、包庇案”入选四川省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十大优秀案例,获得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的高度评价。
2018年该院重点推动“亲职教育”,注重特殊预防与一般预防相结合,对涉罪的未成人(犯罪嫌疑人以及未到刑事责任年龄等作案人、被害人),进行社会调查,分析涉罪及被害的原因,研判相应的教育方式,与其父母或监护人进行沟通,对涉罪的未成人的进行心理疏导、心理矫正、心理抚慰等心理干预。
2018年该院与区民政局联合签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婚姻登记中保护未成年子女权益的实施意见》,将对未成年人权利的保护提前至婚姻家庭成立之初,在婚姻登记前引入关爱未成年人宣誓程序,使双方明确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教育责任。还对未成年人权利的保护延伸至夫妻登记离婚之时,保障离婚家庭的未成人子女能够在父母亲情的关爱中健康成长。此举推动区人民政府出台《关于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保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统筹协调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加强政策衔接和工作对接,完善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救助保护机制。
目前,高坪区院办理未成人犯罪案件43件66人、其中侵害未成人权益犯罪案件15件19人。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同比呈下降趋势,犯罪非羁押率、不捕率、不诉率、轻缓刑率明显上升,高于同期普通刑事案件的相应比率,未检工作成效逐步彰显。未成年人检察工作取得较好的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
2018年,该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石耀中从案例出发,重点围绕当前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和未成年人犯罪的趋势为全区393名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法制宣讲,对未成年犯罪案件频发的态势进行了逐一分析,指出了学校在观护未成年人教育中的责任,提出了学校、教师在保护未成年人免受侵害和防范未成年人犯罪方面切实可行的办法。
该院“手拉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团队于国庆前夕,在巾帼维权大讲堂中,采用以案释法方式,结合该院典型案例,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保护未成年人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及运用进行了讲解,并采取有奖答题互动的方式对讲解内容进行了进-步深化。“手拉手”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团队未检科干警还将精心准备的《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律法规汇编》逐一送到村民手中。
生态环境保护和公益诉讼有机结合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人民群众从注重“温饱”转变为注重“环保”,从“求生存” 到“求生态”。该院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公益诉讼有机结合起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感。抽调骨干力量,对嘉陵江高坪河道段进行走访调研,了解沿岸砂石厂分布、采挖量、工作时间,以及沿岸水资源、植被和土地被破坏等情况,为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打下坚实基础。在办理河道采砂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过程中,为明确损害标准,聘请四川农业大学就河道采砂对水生生态环境损害的后果、因果关系进行鉴定,明确了损害标准和赔偿标准,该鉴定在全国尚属首例,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目前,该院发出8分检察建议,并会同水务、公安、环保等部门,对嘉陵江高坪段38家非法砂石料场进行了强制拆除,关停2家沿江养殖企业,整改3处非法排污口。其中,3起非法采矿案现已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涉诉请赔偿标的额400余万元,赔偿款项将全部用于嘉陵江生态环境修复。目前,嘉陵江高坪段滥采滥挖已经得到有效制止,江水透明度明显提高,水体富营养化正在逐渐改善,沿岸植被正逐步恢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