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理论调研
 
立足新时代 铸就新辉煌
关于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与建议
时间:2018-12-17 21:00:29  来源: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农村发展仍相对滞后,“三农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党的十九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响亮地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新时代农村改革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深刻领悟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与意义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是农村摆脱贫困,从“短期治标”走向“长期治本”创新举措,不仅事关农村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而且将会在更深层次上,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市场形态和城乡格局产生积极影响,为中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注入新动能。

——从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

在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需要在行业、区域、城乡之间打破原有体制和建制的利益壁垒,调配好各种资源要素,形成资本、人才、技术、信息等要素顺畅流动、融合发展的新局面。因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不能局限于某一个领域、产业或地域建制,要整合资源要素,实现产业和区域间的优势互补、良性互动。

——从我国实施脱贫攻坚目标,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艰巨性。

当前脱贫攻坚战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刻,虽然全国各地取得了较为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面临的任务和挑战还十分艰巨,存在的突出问题仍然不少。脱贫攻坚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是民生之道、发展之要、赶超之策,必须站在政治大局和社会全局的高度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折不扣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采取更加精准的举措提升帮扶质效,特别要聚焦聚力特殊群体,针对想干不能干、想干不会干、能干不想干等不同类型的贫困户,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扶措施,大力提升脱贫摘帽的内生动力,稳固贫困群众的增收渠道,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各级帮扶干部要扎根于农村基层,做到身到、心到、感情到、办法到,真正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实到群众心坎上。

——从我国经济向高质量转型,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迫使农业立足市场需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更加完备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业农村经济优质高效发展,促进城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更好满足人民对物质、文化、生态等方面美好生活的需要,提升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从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目标,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迫切性。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明确了路线图和时间表。所以必须抢抓机遇,力争到2020年我国农村各领域融合发展构建起产业链条完整、功能多样、业态丰富、利益联结更加紧密、产城融合更加协调的新格局,促进农业竞争力明显提高,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农村活力显著增强。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坚实基础。

.准确把握新时代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理念与思路

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主动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改革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要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有效制度供给,打破要素瓶颈制约和体制机制障碍,在更深层次上推进现代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激发融合发展活力。要在更大范围内挖掘资源、生态、文化等多元价值和多重功能,依托区域差异、资源优势、文化特色,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循序渐进,推进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的深度融合,培育农村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要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体、农民参与”发展思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坚持依靠市场主体、围绕市场需求发展生产,利用市场手段和价格信号,因地制宜自主选择发展方向、生产要素、投入规模、产业布局、融合方式和路径,立足“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不断发挥区域优势、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实现差异化、品牌化发展,提升比较效益、综合效益。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优化市场要素配置,着力弥补市场失灵、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健全公共政策、优化市场环境,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

——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

绿色生态是乡村的底色,人与山水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要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好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产环境,要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破坏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要把绿色发展贯穿于乡村振兴的各环节、产业兴旺全过程,以绿色发展引领产业融合,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大力发展绿色加工,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农产品从种养到初加工、精深加工及副产物利用无害化,鼓励支持农产品加工业与休闲、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努力构建农村农业绿色发展的生态链、产业链、价值链,使绿色成为重要资源、有价值、可开发、增效益、促增收。

——坚持以科技进步为支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于科技引领和创新,必须增强数字化思维,用好信息化手段。要高度重视以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为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创造后发优势。要推进信息技术与生产、加工、流通、管理、服务和消费各环节的技术融合与集成应用,提升技术装备水平,完善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奠定坚实的信息化基础,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

——坚持以利益共享为目标。

乡村振兴根本目的是让农民更多分享增值收益。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把维护好农民群众根本利益、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基在农业、利在农民、惠在农村”的要求,以利益共享为目标,构建多样化、多元化、多形式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要按照“分类指导”原则,对欠发达地区,要制订特殊政策引导和支持更多农民加入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之中,按照“让农民付出劳动、创造价值、分享利润”的要求,把劳动就业嵌入到全产业链,将家庭经济融入于全价值链,使农民收入体现在全利益链。

.立足新时代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对策与举措

——在夯实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我国小康社会建成进入全面冲刺阶段,如何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补好补齐,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最首要紧扣“脱贫攻坚”的是抓好山水田林路建设,做到路网、田网、渠网和电网“四网”配套,推动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三化”联动;加快完善农村水利、电路、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养殖设施标准化改造,推进畜禽标准化示范场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物流设施建设,逐步健全以乡、村两级物流节点为支撑的农村物流网路体系。

——在壮大农业支柱产业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培育是乡村振兴的关踺,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素。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坚持“一乡一品”或“多乡一品”要求,以乡()为单元,科学布局特色优势产业,推动畜禽养殖和优质粮油、蔬菜、果类、中药材、速效林、珍稀林木等特色产业规模发展,培育乡村手工艺品和农村土特产品品牌,形成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优势农特产品产业带()。要瞄准有机食品的发展潮流和市场需求建设有机农业示范区()。创新康养农业理念,以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市场化、品牌化为方向,突出生态、绿色、有机,构建全域有机农业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有机农业示范区。要加快推动品质农业发展延伸,促进农村农业生产性服务业,统防统治、烘干储藏等市场化和专业化服务。鼓励企业以品牌为纽带,实行资产重组和生产要素整合,争创名牌产品、品牌企业。积极开展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申请和保护,为农产品品质认证与溯源,打造地域品牌、区域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在构建现代农业体系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以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为突破口,支持农产品精深加工和特色加工,加快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市场流通体系和储运加工布局有机衔接。培育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等产业新业态,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深度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集群。要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充分利用农业科技在确保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加快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通过规模优势培育形成一批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同时,要探索农业个性化定制,通过推行订单农业,引导龙头企业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稳定购销关系,建立技术开发、生产标准和质量追溯体系,鼓励抱团发展、集群营销,打造联合品牌。要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体提升行动,推动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形成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新格局,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在推进农旅深度融合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加强对农村地域文化和生态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农业与旅游业、康养业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提升农业附加值。大力完善休闲观光农业、乡村旅游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新型乡村旅游休闲特色产品,培育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农业主题观光地,为城市提供体验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健身、森林养生等多项服务,建设农业观光休闲养生综合体。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家乐,打造一批具有地域特点、历史底蕴的乡村旅游示范村或示范片。要以农民为主体、乡村为单元,把“农耕文化、田园风光、生态景观、名胜古迹、古树古道、传统村落、特色院落、山水湖泊、红色遗址”等元素,巧妙地融于乡村振兴之中,打造“产业+生态+文化+旅游+资本”的魅力乡村。要加大乡村地域文化和民俗风情的挖掘,拓展地域特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并组建一些乡土气息浓郁的农民业余文艺演出队和老年活动表演队,丰富乡村群众文化娱乐生活,为乡村旅游观光、文化体验提供有力支撑

——在培育新型人才队伍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人才是第一资源、第一生产力”。乡村振兴实质上就是人才的振兴。鉴于改革开放来,农民突破了土地的禁锢,外出务工创业己成“潮流”,农村仅有“1860部队”留守,缺劳力、缺文化、缺技术“三缺”现象十分突出,如何变昔日孔雀“东南飞”为今日“凤还巢”,理性引导农民工返乡创业,并加速其新型职业农民群体培育,使之成为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特别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村能人、农技人员、基层干部、返乡民工等人员,积极创办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鼓励农户通过以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资金、技术和农机具所有权等入股方式,创办专业合作社;在政策方面应支持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家庭农场优先承担政府涉农项目。落实财政项目资金投放和资产管护,引导土地、林地等生产要素,通过流转向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适度集中,鼓励和引导各类工商资本发展适合企业化经营的现代种养业,通过培育农业龙头企业、示范农民合作社、专业大户和家庭农场,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集团。

——在铸牢特色文化灵魂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就是在为乡村振兴铸魂。为乡村旅游、文化体验提供有力支撑。要围绕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加快新时代文明传统教育,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要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挖掘本土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乡村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深化乡村文明行动,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家风培育,形成良好的文化生态。要围绕强化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开展丰富多彩雅俗共赏的文娱活动,弘扬时代主弦律,传递社会正能量。

——在坚持绿色生态引领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要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进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打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要持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聚焦农民反映强烈的垃圾、污水和村容村貌等突出问题,以推进农村道路、供电、通讯、学校、医疗、住房、饮水、厕所、环卫、供暖“十改”工程为重点,持续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要推行农业绿色生产,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与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格局。要加强农村生态保护与修复。完善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建设健康稳定田园生态系统;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促进百姓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实施农业产业产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打好农业点、线、面、源的污染治理的攻坚战,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动畜禽粪便、秸秆和地膜资源化利用,严格保持土壤、灌溉水和大气等环境条件符合标准,保持农业产地环境优良化,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示范区、基地、乡镇和示范市()建设。

——在加强基层组织保障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基层组织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鉴于近年来,中青年人外出务工创业者多,农村留守人口少,导致一部份村班子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偏弱现象突出,特别在边远村出现了人才断层,“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现象十分严重。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完善“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从党政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村任党支部书记;实施农村“头雁工程”,将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农技人员、致富能手等培育成为农村基层班子队伍;压实基层党组织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以推动过硬党支部建设为抓手,打造千千万万基层坚强战斗堡垒。同时,要适度提高村社干部待遇,激励他们的工作热情,让他们流汗不流泪,吃苦不吃亏。要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动乡村治理重心下沉,形成“大事一起干、优劣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构建风清气正的平安乡村。

——在健全政策支持体系上下功夫,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加强政策和制度建设,明确政策支持重点,增强政策的系统性、精准性、有效性、连续性。特别要围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抓好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技术装备水平提升、农业资源保护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创新规划、用地、财税、信贷、保险等政策的支持力度。着力构建产业融合发展机制,依托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平台,推进政策衔接,整合项目资源,推动农产品产业链发展。同时,要建立健全正面激励、反面约束的纠错容错机制,让那些想干事、愿干事、能干事的村民,去大胆试、大胆闯,为乡村振兴探索路径和经验,树立标杆和样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快速推进。(阆中住建局 敬原权 蒲衷阳)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