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司法
 
蓬溪县创新探索“两法相融”工作实践
蓬溪县依法治县领导小组课题组
时间:2020-07-08 17:34:21  来源:

  摘要:

  蓬溪县创新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书法之“法”融入法治之“法”,形成“两法相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亮点,打造蓬溪法治宣传独有的特色和魅力,将书法法治文化进一步升华,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加具象化、鲜活化,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思维、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本文介绍了蓬溪县“两法相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纪实,并对“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书法 法治 宣传

  蓬溪书法文化享誉全国,蓬溪积极思考探索如何将书法文化与法治文化融合,创新将书法之“法”融入法治之“法”,打造蓬溪独有的“两法相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特色,形成了蓬溪独特的书法法治文化,创造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新模式。通过“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全县广大人民群众法治思维不断提升、法治意识不断增强,为建设“绿色经济强县”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一、“两法相融”有基础

  (一)“书法之乡”享誉全国

  蓬溪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书风极盛,“工诗文、擅书画”之风历代承传,素来享有“五史之乡”的美誉。唐代的《唐兴客馆记》、宋代的《宝梵寺碑记》,至今犹存。明中期时与董其昌齐名的书法家黄辉在蓬溪题匾“梓东邹鲁”。清中期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被誉为“诗、书、画三绝”奇才,是蓬溪人的骄傲。新中国后,著名书法家曾来德在蓬溪三凤镇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乡镇级书法协会。文化部于1996年和2000年5月两次授予蓬溪县“中国民间特色艺术之乡(书法)”称号。全国以县为单位命名的“书法之乡”目前仅有蓬溪一个。

  法治宣传成绩突出蓬溪持续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连续获得“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2011-2015年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先进县”。大石镇学校被司法部、中央综治委和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联合评为“全国青少年普法教育先进单位”,被四川省综治办和政法系统关工委命名为首批“四川省政法系统青少年法治实践教育基地”。成功创建了省级依法治校示范校2所(下河小学、大石镇学校),省级法治示范乡镇1个(大石镇)。县司法局原法建办主任杨清平被评为四川省“六五”普法先进个人(川委〔2016〕836号 )。

  两“法”精神完美契合一是书法之“形”。书法坚持谐调性、整体性、稳定性的统一,书写的是汉字的法规与法度,体现的汉字的结构之美与书写之美,暗合了法治文化对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堂堂正正做人、大大方方做事的中正平和的要求,有助于形成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二是书法之“意”。书法坚持以人为本,体现的是书写人的心迹、才气与个性,展现的是书写人对自在、真实的追求。在现代社会,自由是建构在法治的基础之上的,法治维护了社会整体的安定秩序,最终实现人的自由。从这一点来说,书法与法治是统一的。三是书法之“神”。书法不仅体现了书写人个体的追求,更在于反映社会风貌风度和记录时代精神气象。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提出的顺应时代民心的大创举。推动“两法相融”,就是希望能够用书法记录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新气象。

  二、“两法相融”有路径

  蓬溪创造性地将书法之“法”融入法治之“法”,通过眼、手、耳并用,推动法治真正进入百姓群众的脑中、走进百姓群众内心,使法治宣传教育真正发挥实效。

  (一)以“眼”为基础,实现“两法相融”“看得见”

   一方面全力打造“两法相融”阵地。依托蓬溪“中国书法之乡”的底蕴,充分融合书画文化、孝道文化、清廉文化、红色文化等地方元素,打造中国书法城之法治文化长廊,涵盖牌坊、景石(图1,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沈鹏书写)、墙面展板、景石和标牌、绿化带展牌、LED显示屏等,每张宣传版面都加入了特色蓬溪法治LOGO,是蓬溪的两法文化集中宣传区、集中学法区和阵地建设示范区,已成为蓬溪法治宣传的一张靓丽的名片。另一方面大力营造“两法相融”氛围。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上加大“两法相融”工作宣传。在农村公共设施,如村活动场所、农家书屋、文化大院、老年活动室等地融入书法法治元素。在社会媒介上,包括街面的灯杆、城区公交站台、建筑工地围挡、路名牌、绿化带、社区宣传栏等地方融入书法法治内容。在互联网新兴媒体上,包括微博、微信、微电影、手机客户端、LED显示屏等充分加入两法相融元素。

  以“手”为核心,实现“两法相融”“摸得着” 一是在全县范围内积极开展以书法写法治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法治书法巡回展览,举办千人书法字画展,书写“廉洁”主题文化,寻找新时代传统艺术的最佳表达方式。千人书写的百米长卷书法作品和巨幅“廉”字书画被唐兴书院收藏。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禁毒书法百人行”活动(图2),邀请100名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和青少年在百米长卷上挥毫泼墨,书写禁毒法治宣传警句。

  二是在重要节点上积极开展以书法写法治活动。充分利用春节等打工人群集中返乡时机,开展“法律下乡”活动,邀请县乡两级书法爱好者免费书写法治春联并免费赠送,同时邀请群众自己动手写,起到了良好的法治宣传效果,深受群众好评。在“12·4”宪法宣传日书写宪法,“为爱相聚,拥抱未来,无毒无悔”为主题的书法禁毒法治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书法法治禁毒宣传氛围,打造蓬溪独特的“两法相融”宣传禁毒。

  三是在重点人群众积极开展以书法写法治活动。

  将青少年作为开展“两法相融”工作的重要人群。实行常态书法法治教育,开展各种书法法治课外活动、举办书法法治讲座、参观书法法治展览、组织书法法治比赛等活动将法治内容与蓬溪书法相融合,开展“法治书法进校园”活动,请同学们书写法治情怀,描绘法治人生,增强了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和法治信仰,促进全县“法治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将广大农村居民作为“两法相融”工作的又一个重要人群,配合“法律七进”和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请群众自行书写法治标语,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书写法治宣传牌等方式,一方面通过书法等传统文化活动,增强以文养德,提升群众传统文化素养。另一方面,通过将法律知识以书法的形式写出并发放以普及法律知识,将蕴含书法的法治标语上墙提升法治感染力、亲切度,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助力“三治融合”。

  (三)以“耳”为补充,实现“两法相融”“听得到”

  以广播和电视为主要载体,一是积极思考打造多样化的书法法治文化栏目,注重在节目中将书法与法治融合,如在栏目中突出“法”字,栏目中出现的文字全部用书法书写,提升人们“两法相融”的熟悉度,认可度。二是开展“两法相融”讲座,要请县内从事法治相关工作的书法家开展书法法治讲座,边写边讲,达到潜移默化入耳入心的效果。三是及时发布“两法相融”有关活动,提升活动知晓度。针对农村地区特殊情况,除了以上措施外,另外录制书法法治宣传语音,通过“村村响”广播播放,促进农村地区群众对“两法相融”的了解。

  三、“两法相融”有经验

  通过“两法相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一方面为我县书法创作增添了新的素材,为书法文化注入了新的源泉,扩大了我县书法文化的覆盖面。另一方面,大大拓宽了全县干部群众对法治文化的了解面,对法治文化的理解度大大加深。我们积极思考提炼,有了以下的一些经验启示。

  深厚的群众基础是前提法治,是为了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法治宣传,需要人民群众的认可,更需要人民群众的沟通参与。缺少群众基础、没有人民的支持与参与,再好的法治宣传也不过是空中楼阁。因此我们选择了在蓬溪具有最大群众基础的书法文化来推进“两法相融”,一方面增强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群众基础,群众对法治的接受度大大提升,更多的群众自觉去了解法治,理解法治,践行法治。另一方面,通过“两法相融”宣传教育,群众对我县书法文化的了解度也大大提升,对学习书法的热情更加高涨。

  (二)两法精神相契合是保障

  推进“两法相融”,两法精神的契合是保障。这样才可以实现二者的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正向激励作用。我们之所以挑选书法文化来和法治文化进行“两法相融”,也是因为两法精神的契合度十分高。法治文化的严谨规范、法治精神的讲制约讲秩序,都与书法文化的大方大度精神相契合。实践也充分证明,通过书法文化来和法治文化“两法相融”的宣传教育,全县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同度大幅提升,对书法文化的熟悉度也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

  (三)内容符合需要是支撑

  在进行“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过程中,我们始终从人民群众的视角来观察、来思考,把宣传教育的内容符合实际、符合需要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撑。对于农村地区,我们把法治宣传重点放在土地流转、打黑除恶等内容上,载体则为书法春联、书法宣传小册子等;对于城镇地区,我们把法治宣传重点放在法治信访、文明执法等内容上,载体则为书法活动、书法展览等。通过这种形式,让“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更加贴近群众实际生活,让群众感觉到“两法相融”宣传教育是“接地气”的活动,对人民群众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更强。“两法相融”法治宣传教育获得了应有的效果和作用,人民群众对法治的认同与践行也才更加真实、有意义。

  (四)创新工作方法是驱动

  一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积极走出去学习,把外面的先进工作经验带回蓬溪,同时加强思考,将好的经验做法融入“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中去。邀请法治宣传教育领域的有关专家学者来蓬对“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进行指导,促进有关工作不断提升提高。二是全时段与全县域相结合,不再局限于某些时间点和某些地方来开展“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全面推进“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全覆盖;三是有重点和有难点相结合,结合“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上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的制定有关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工作不留死角,全面同步推进。

  (五)完善工作机制是依托

  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探索建立“两法相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明确领导人员、成员单位、工作内容、单位职责,使“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有人统筹、有人落实,确保工作做得好。二是完善考评机制。将有关责任单位开展此项工作的情况纳入依法治县年终考核,县依法治县办会同有关单位加强督查指导,形成鞭策。三是完善激励机制。一方面对开展此项工作的单位进行激励,激发工作动力,另一方面对参与群众进行奖励,促进全县群众更广泛更深入的参与进“两法相融”宣传教育工作来。

  通过具有创新性的“两法相融”,蓬溪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正有力有序推进,法治精神不断入脑入心,群众法治思维不断提升、法治意识不断增强,法治正逐步走进每一个人的心中,人们对法治的理解度、认同度、践行度正不断提升,法治逐渐成为每一个人做事的指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法治良序加速形成。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