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乡镇
 
龙凤镇“三长制”“红堂屋”打通矛盾纠纷化解的扁平化之路
时间:2020-07-17 10:48:29  来源:

  本网讯 2019年9月,龙凤镇由原龙凤镇和原复桥镇合并。作为遂宁市高新技术产业船山园区建设的主战场,龙凤镇的基层矛盾纠纷也特别突出。为了有效推进矛盾纠纷化解工作,龙凤镇建立了以“村长+警长+司法所长”的“三长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搭建了以学习、评理、说事为主要内容的“红堂屋”,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长制”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去年10月,彰德桥村到景观大道路口发生一起交通事故,当场造成一人死亡,因担心引发后续矛盾纠纷,为迅速处理,龙凤镇立即启动“三长制”调解工作,组织双方一边着手丧事办理,一边进行赔偿调解,仅仅历时8小时,在当天就完成了调解工作。这是龙凤镇运用“三长制”+专业调解员的模式高效化解矛盾纠纷的经典案例。

  据悉,自龙凤镇推进“三长制”工作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去年以来的全镇矛盾纠纷调解率、化解率达到98%以上(这个数据是由镇司法所据实测算的)。

  “三长制”即“村长+警长+司法所长”共同处理矛盾纠纷,参与调解化解工作的一个工作机制,其中司法所长的侧重普法、以法讲理,村长侧重讲情、以情论事,派出所长侧重执法、依法告诫。这个工作机制畅通了矛盾纠纷化解的扁平化之路。解决了以前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在一些矛盾纠纷上很难取得良好效果,甚至会延误一些化解工作使矛盾纠纷扩大的问题。“三长制”机制建立过后,村调委会对于矛盾纠纷首轮调处无法化解或者特别重大矛盾纠纷,直接联系镇信访工作人员启动“三长制”,由镇派出所、镇司法所进行“把脉会诊”调处,实现了一步到位化解矛盾纠纷。对经过多次调处仍未化解的矛盾纠纷,积极发挥镇司法所的法律服务功能,引导当事人寻求法律途径解决,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从而避免矛盾进一步激化。

  值得一提的是,“三长制”中对“3+1”工作制度即联合巡查(早发现)、联合响应(早处理)、联合调解(早化解)、人文关怀(巩固)的运用。联合巡查即对矛盾纠纷的进行有效摸排,力争早发现;联合响应是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分析研判找寻突破口,力争早处理;联合调解即组织“三长制”调解,力争早化解;人文关怀就是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进一步做好后续思想工作,力争化解成果得到有效巩固。

“红堂屋”党群服务室

  “红堂屋”即党群服务室,为基层综合治理的神经末梢,是真正意义上的治理延伸。它的主要活动形式就是学习、评理、说事,即学习各项惠民政策、法律法规;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评论群众身边事,倡导社会新风尚;说群众关心的事,说群众不明的事。

  “红堂屋”的目的是解决群众了解政策无“门路”,学习无途径的问题,防止政策误解、误读、误传;解决邻里纠纷化解不及时,法律不管的“小事”问题,防止矛盾纠纷由小变大;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米”不到位的问题,让干部和群众“零距离”接触,无缝隙对接;解决村社无话语权的问题,引导村社主动发声。

  在实行过程中,龙凤镇将工作细化为召集人讲、群众点菜、党委引领三个部分。确定一名有群众基础、有号召力、为人公道正派的党员作为“红堂屋”召集人,讲身边“文明家庭”“四好户”“好儿媳”等文明新风新事,讲群众关心的政策法规,组织群众宣传乡风文明积分评比,制定文明公约,并征求群众意见和了解群众关切,在村两委的带领下制定学习计划上墙、开展活动上墙、政务公开上墙、说事内容上墙,安排镇村干部带头讲、领导干部带头评带头说,增强村社话语权和活动权威性。根据中心工作,制定镇领导班子成员领学计划表、村委会每月学习计划表、召集人主讲内容计划表,引导群众学、说、讲。实行“驻村领导+驻村组”联系指导、召集人列席村“两委”会议、党委成员定期领学领评领讲、学习内容定期不定期更新、支部及红堂屋召集人考核等五项制度,确保活动长效开展。党委定期从召集人征求意见中选择突出问题建立台账及时整改回应,并对整改效果,实时组织“回头看”和群众评,确保了群众有呼应,党委政府有回声。

  自去年4月开展以来,试点村社结合“农民夜校”,召集人已开展非法庙宇拆除、征地拆迁、脱贫攻坚、人居环境整治等政策宣传20次,形成群众支持非法庙宇拆除、征地拆迁的浓厚氛围。实行“三长+召集人”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矛盾纠纷9起,引导群众召开征地拆迁款利益分配2次,评选各级“文明家庭”2户。同时也为园区建设在龙凤镇村社的拆迁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