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最新资讯
 
泸州“创文” 小举动折射大文明
时间:2017-07-31 15:27:29  来源:四川日报

干净的楼道,悦目的绿化,停放有序的车辆……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让人头疼的“三无院落”。“创建文明城市,小区变漂亮了,心情也好了。”7月28日,泸州市龙马潭区小市街道上码头街72号院居民张岷告诉记者。

变化不止一个“72号院”。泸州市争创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一场由内而外的改变,正在这座城市悄然发生。

强基础:社区“小细胞”激发城市“大活力”

原来的72号院,每个月收取六七元的卫生费都很难。

“居民对小区的卫生不满意,不要说六七元,一分钱都不想给。”张岷说,以前小区连地面都凹凸不平,一下雨就有积水,“大家难免会有情绪”。

社区是城市建设进程中的基础单元,好比一座城市的“细胞”。“细胞”的好坏,是评价文明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

泸州在“小细胞”中构建“大文明”。翻开《泸州创文工作手册》,针对社区、小区环境打造的具体标准就有26项之多。“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后,小区要么铺上了青砖,要么硬化了地面,环境好了,小区的氛围也越来越好。”张岷说,“有事互相帮助,物管费也都愿意交了。”

为方便市民生活,泸州启动“零障碍”建设工程,对城市干道、人行道、商业步行街无障碍设施进行登记造册管理,重点针对无障碍设施缺失、破损和规划建设不合理等情况进行清理、登记、改造。

整治“城中村”、城乡接合部、“三无”小区和市区卫生死角等美化环境工程也在大力推进,“要让泸州的天更蓝、水更干净、空气更清新,打造生态宜居的居住环境。”泸州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说。

强活力:家庭“小文明”助推社会大文明

80多岁的黄兆蓉特别爱管“闲事”。在龙马潭区安宁街道云台社区,黄兆蓉远近闻名:邻里吵架、夫妻闹别扭,她是调解员;谁家需要帮助,她伸出援手;有不文明行为,她上前制止……如今,黄兆蓉又当起了社区文明劝导员,每天走街串巷宣传城市文明。

她的“热心肠”也深深影响了家人。每年重阳节,黄兆蓉的儿子甘光平都会出资为社区老人发放小礼品;社区老人有困难,她的儿孙们主动相助。

近年来,泸州一方面以家庭为载体,通过培育良好家风,夯实城市文明软环境;另一方面,通过树立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感染人、激励人,不断弘扬社会新风气。

江阳区的廖胜利家庭是首届全国文明家庭之一。廖胜利是一名警察,妻子柯江红是一名记者。多年来,夫妻俩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持续为民间山地救援工作提供志愿服务,并多次组织参与义务救援。廖胜利家庭的事迹感染并带动了千千万万个家庭。

今年,泸州市还将从孝爱和乐、亲善教子、勤俭自强等多个方面,评选出100个最美家庭,让更多家庭“小文明”助推社会“大文明”。

强管理:礼让斑马线形成文明好习惯

交通秩序好不好,是观察一座城市文明程度最直观的窗口之一。

大力提倡“斑马线上的文明”,去年6月,泸州在全省最早开启“车让人”行动。之后,泸州首条“5321”车让人斑马线亮相。

按照“5321”安全礼让行车规程,驾驶员在距离路口50米处,应观察行人并减速;在距离前方斑马线30米外,应提前减速;在20米外,车速应减到15公里/小时,随时准备刹车;距离斑马线10米内,有行人过街时,必须停车让行。

如今,泸州一些示范斑马线前的路面上,都标了“50米、30米、20米”的距离提示。再往前,紧挨斑马线的路面上,“车让人”三个白色大字十分醒目。

“车让人”,国内城市杭州是典范。但与杭州初期从公交车、出租车试点不同,泸州一开始就将范围扩大到了所有车辆。对此,市民纷纷点赞。70岁的市民吴晓茹说:“现在过马路十分安心。”

为形成“人车相让”的良性互动,今年6月,泸州还在辖区主干道交通路口增设“行人等候区”。文明劝导员李霞说:“有了‘行人等候区’,站在斑马线上等绿灯的行人少了,劝导工作比以前也轻松多了。”记者 唐泽文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