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下午,新华社“千里走兰渝”行进式大型采访活动记者来到位于嘉陵区的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和嘉陵区创业小镇,被南充厚重的丝绸文化所吸引,为南充掀起的创新创业热潮所感染。
织机飞转,长绸如瀑下泻,整个纺织生产线上,除了全自动喷气织机在不停忙碌外,很少看见工人的身影。9月11日下午,在四川依格尔纺织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新华社重庆分社记者韩振和王全超,一路不停地向依格尔相关负责人了解情况,一路不停地拍摄。
在依格尔厂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内,新华社记者对丝绸生产的传统工艺也非常感兴趣,馆内收集、整理、复制了从古至今缫丝、织绸等从栽桑养蚕到丝绸织造等器具和实物,馆内工作人员现场演示了古代丝绸织造过程。游客还可体验丝绸手工彩绘、蜡染等,从博物馆内了解到我国几千年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
兰渝铁路即将全线通车,南充可望成为渝新欧大通道上的一个重要节点,这对于南充经济的发展将是全新的机遇。这将给南充丝纺服装产业带来什么样的改变,新华社记者也非常关心。依格尔相关负责人称,兰渝铁路全线通车,可望大大降低依格尔的物流成本,同时对于依格尔更好地借力“一带一路”倡议走出去,创造更多的机会。
11日下午,新华社“千里走兰渝”行进式大型采访活动记者来到嘉陵区创业小镇,当得知创业小镇建成后,短短100天时间就有32户企业入驻,其中3D相关企业5户,互联网企业5户,电商企业22户,新华社记者一行被南充掀起的创新创业热潮所感染。
创业小镇内,南充盛达鸿科技公司的“新型氨基甲酸酯纤维素纤维(简称CC-NaOH/ZnO体系)”吸引了新华社记者的目光。据该公司董事长、总工程师任长秋介绍,CC-NaOH/ZnO体系生产过程无污染、成本低,生产的新型纤维素纤维长丝与天然蚕丝混纺加工的面料,除了具有天然蚕丝面料的特性,还增强了面料的抗皱性,是最有希望替代天然蚕丝的纤维素纤维产品之一。同时,这项技术能广泛用于丝纺服装、食品、医疗、烟草、航空航天等领域,部分产品可填补国内空白。新华社记者得知这一项目是南充与武汉大学合作的成果,是南充校地合作取得的诸多成果之一,他们表示,南充在校地合作,引入高端人才,创新创业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建立并不断完善体制机制,为创新驱动发展搭建了一流的平台,取得了可观的成就。(记者 易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