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此,遂宁市住建部门组织专业机构依法鉴定,建立台账,做到户建卡、社建表、村建册、乡建档、县建卷、市建库,将数据精准核实锁定到每一户农户。目前,全市锁定土坯房及土坯混合房85053户,其中:船山区4815户,安居区12503户,蓬溪县17989户,射洪县36161户,大英县13585户。
安全隐患严重 土坯房整治刻不容缓
7月11日上午,遂宁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丹林一行来到了射洪县香山镇,先后前往了新城村和桃花河村,了解那里的土坯房整治情况。
在新城村,杨丹林一行看望了其中一户居民。户主叫陈贤明,残疾人士,一家人住在土坯房内,房屋目前正在进行维修加固。
“主房已经加固好了,现在只剩偏房了。”谈到改建中的房屋,陈贤明很是高兴。据了解,乡镇统一聘请了施工队,严格按照合理修缮、科学加固的原则,做到瓦面完整无渗漏、房梁稳固无霉变、室内外墙面换新颜。
在桃花河村,不少土坯房被拆旧建新。村民们住在崭新而坚固的新房内,心情也明亮了许多。村民赵泽前面对杨丹林一行的慰问时,一再地表达对政府的感谢。“谢谢政府关心,我们现在住在这个新房子里面,也不怕风吹雨打了,安稳得很。”
据香山镇村领导介绍,香山镇从今年3月开始启动了全镇的土坯房整治,全镇共有土坯房1886户,通过维修加固、拆旧建新、拆除待建等方式,已经完成了近一半的土坯房整治。
土坯房整治,同样有着典型成果,还有在射洪县陈古镇。
“现存的土坯房多数无人居住,真正的刚需土坯房占总量的三分之一。”陈古镇党委书记胡光文介绍,由于历史原因,陈古镇土坯房存量巨大,占比高达52.5%,是该镇脱贫攻坚的最大障碍。
为此,陈古镇组织人员实行“以房定人”,对全镇所有土坯房(含穿斗房)进行普查,为每所土坯房制发“身份证”。全面且详细了解土坯房现状、使用情况、产权人情况,特别是产权人有无其他住房、产权人去世继承人子女情况。摸排之后,再采取易地搬迁一批、原址重建一批、维修加固一批、动员拆除一批的方法开展集中整治。
重拳出击 让土坯房退出历史舞台
去年以来,遂宁市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对标全面小康和乡村振兴要求,聚力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目标,积极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民生导向、政府推动、村民自愿、资金拼盘”的土坯房整治新路。
遂宁市委、市政府为应对农村宅基地利用粗放、农村土坯房散布和严重威胁群众居住安全以及特殊困难群体愿望迫切等市情民情,在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探索土坯房整治助推脱贫攻坚经验,打出“8+1+2”的政策组合拳,决心用三年时间实施农村土坯房集中整治,让危旧房不再危旧,不再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让土坯房平静“退出”历史舞台。
今年5月,该市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县、乡、村进行了调查鉴定,了解农民意愿,建立工作台账。6月,遂宁市出台了“关于开展土坯房整治助推脱贫攻坚行动的通知”,明确了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赢扶贫攻坚战,决定在全市开展土坯房整治助推脱贫攻坚行动。
遂宁市结合自身情况,确定“三个七”整治思路、一个套餐的整治方式、四个“土坯房整治+”的整治模式,及九条基本工作方法,积极推进农村土坯房整治,探索出“土坯房整治+新村建设”“土坯房整治+文化保护”“土坯房整治+乡村旅游”等模式。
多措并举 土坯房整治初见成效
对标全面小康进度,遂宁市将85053户土坯房整治任务,按“20%、50%、30%”的指导进度,纵向分解到三个年度,2019年完成整治任务;横向锁定到5个县区、108乡镇的每个村社和农户,在14个乡镇启动试点。整治中坚持“三类优先”,去年以来已投入资金4.7亿元、累计整治22533户。
一是维修加固。针对房屋存在主体结构不稳、墙体倾斜开裂、见光漏雨、排水不畅等隐患,采取填缝挂网、加固墙体、换梁翻瓦、增加檐口、疏通沿沟等方式,排危除险,达到住房安全要求,每户给予0.75—1.1万元补助;二是拆旧建新。主要采取统规统建、统规自建等方式,引导农户入驻新村聚居点,集中建新率不低于60%,搬进新居后拆除旧房,每户给予2—3.5万元补助;三是拆旧留权。主要针对拆旧不建新、保留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每户给予0.4万元补助,并由村集体与农户签订《拆旧不建新留权协议》;四是拆旧退权。主要针对拆旧不建新、自愿退出宅基地使用权的农户,由县区根据房屋面积,按照不低于200元/㎡标准给予补偿,并由村集体与农户签订《拆旧不建新退权协议》。
截至目前,该市85053户土坯房中,群众选择维修加固28464户、拆旧建新46457户、拆旧留权6731户、拆旧退权3401户。
同时,遂宁市坚持把资金保障作为土坯房整治的核心,采取中省资金“补”,地方政府“筹”,金融政策“扶”,指标收益“助”等办法,运用“8+1+2+3”资金拼盘方式,打好资金拼盘“组合拳”,让政策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临界贫困户和广大一般户。
激发农村新活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刚刚结束的中共十九大,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等,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
而遂宁市,也将土坯房整治与助推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紧密有效地结合起来。着眼激发农村新活力、破解农村空心化问题,全市综合实施“土坯房整治+”行动,统筹新村建设、产业培育等工作,让群众既“住上好房子”,又“过上好日子”。
遂宁市创新了四种模式以此提效益:一是土坯房整治+文化保护。不搞“一刀切”和大拆大建,注重保留传统院落,保护地域建筑文化,突出川中民居风格,避免千篇一律。在维修加固中,保留青砖、灰瓦、木窗、木篱等特色,同时按照 “内部改造、外部提升、缺啥补啥”原则,同步实施“改水改电、改厨改厕、改室改圈、改院改风貌”等“八改”整治。蓬溪县荷叶乡、任隆镇同步改善213户土坯房内外环境条件,留住乡愁记忆;二是土坯房整治+新村建设。将土坯房整治“拆旧建新”与幸福美丽新村同步规划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配套,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农环线上集中规划建设19个示范点,目前已开工建设9个;三是土坯房整治+乡村旅游。引导社会资本投入,通过村集体资产入股、企业农户联建、农户自建3种形式,将整治后的土坯房打造成民宿山庄。船山区“十里荷画”景区实现乡村旅游和土坯房整治同步推进,整治面达到了80%;四是土坯房整治+乡村康养。结合交通条件、配套设施、环境优势等因素,依托土坯房整治,以康养中心为龙头,带动土坯房整治户发展乡村养老产业。射洪县玉太乡改板沟村将土坯房整治后腾退的100亩土地用于发展农家养老,预计今年人均增收1200元。
通过多种模式融合,实现了土坯房整治从单纯的房屋整治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方向纵深发展。今年该市有180个村申报创建幸福美丽新村,120个村申报创建省级“四好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