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蓬溪新星乡:数千人参与“送蛴蟆”民俗活动 祈福新年平安好运
时间:2018-03-02 15:08:01  来源:

 

本网讯(记者苟熙海)“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和嫩竹一样高....”。这是流传在川北山乡“正月十四过蛴蟆节”的一首民谣。3月1日农历的正月十四晚7点,蓬溪县新星乡一年一度的“送蛴蟆”民俗活动正式展开,数千乡民不论老少都手持“蛴蟆”灯笼伴唱着这首民谣向田间远行。人们希望通过“送蛴蟆”远离疾病苦难,祈求新春阖家健康吉祥、平安幸福,祝福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希望通过摇嫩竹祈福孩子健康成长。

“送蛴蟆”春节期间最热闹的节日
蟆指的就是我们常说的“青蛙、蟾蜍”。当天下午,在街边一边制作“蛴蟆”灯笼一边讲解的赵大爷告诉记者,流传在川北的“蛴蟆”节来由都差不多,相传在明末清初,张献忠屯兵川北时,遭官兵围剿,死伤无数。常年的战乱,导致瘟疫横行,尽管百姓纷纷供奉猪头三畜到附近的寺庙烧钱化纸,却无济于事,后来,在一得到高僧的点化,当地村民才度过这场浩劫。“后来人们每逢正月十四便会举着自制的“蛴蟆”灯,舞着龙等,以这种方式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祈求神的庇佑,赶走蛴蟆瘟。”使用这样的方式后,瘟疫不再横行,而这样的风俗得以延续流传下来。
如今这一民俗已经被当地的村民代代相传,“蛴蟆”节活动被列为了遂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逢正月十四当天,除送“蛴蟆”、放烟花外,还有游艺演出、坝坝宴、民俗体验活动(制作灯笼等)、文艺汇演等从早上到晚上节目不断。另外因“蛴蟆”节时所有在家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是全体出动热闹非凡,所以吸引了不少附近乡镇包括县城不少外地民众也前来感受这别有风味的民俗活动,这也成就了这天成为了春节期间最为热闹的日子。
奇思妙想“蛴蟆”灯 数千人夜游祈福
“那个蛴蟆才做的奇怪哦,吊几个灯还帮几个气球装饰…,这个灯还怪耶!像朵莲花…,还有那个大青蛙肯定要多夺得设计制作评选第一名…,还有那个一看就是一大家子人,蛴蟆灯都是用的透明胶做的啥形状都有且全部一个风格…”,傍晚临近七点时分,新星乡的乡民三三两两、高高兴兴携带自己制作的各式蛴蟆灯向政府广场集合,边走边还相互评论调侃彼此制作的蛴蟆灯。不一会整个政府广场连附近街道就挤满了人。

看,舞狮开始了,舞狮完了我们就点灯,在广场有点小孩等的有点迫不及待了,大人们耐心安抚着。
舞狮刚一结束,远处就响起了烟花声,点灯笼了,点灯笼了,乡民们一阵阵激动,纷纷拿出打火机给自己也帮别人点上,一边点一边随着人浪向外田间游行。

“十四夜,送蛴蟆…”不知人群中谁带头吼唱了一句民谣开头,乡民们不管是低着头点灯还是往前游行的人跟着就大声附和起来,一时间把气氛就带入了高潮。伴随着烟花声和民谣声,一幅由数千人组成的蜿蜒人群灯龙在烟花的照耀下蔚为壮观。有的乡民还不忘拿出手机边走边拍。

举灯夜游完后,乡民们按照当地习俗,将蛴蟆灯插在田边,寓意着来年一切顺利,年少的孩童将蛴蟆灯插在河边后,则前往竹林选取一根竹子,代表着茁壮成长。
据了解,近年来蓬溪县县委县政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蓬溪民俗文化特色,促进蓬溪乡村旅游发展,蓬溪县大力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潜力,不断丰富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此次“蛴蟆”节在政府主导下结合了送文化“七下乡”活动,既传承了优秀民间民俗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惠民利民,又让老百姓体验了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盛宴,引导老百姓度过一个欢乐祥和的元宵节。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