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果小法 记者 张飞 文/图)受理涉黑涉恶犯罪案件6件41人,判处的黑恶势力犯罪分子中,重刑率高出同期普通刑事犯罪案件的20%。阆中法院审理的何硕等人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案成为全国法院系统公开宣判的第一批涉黑案件中的“第一案”。
8月28日下午,南充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扫黑除恶工作新闻发布会,该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冯朝勇通报了南充全市法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展及阶段性成果,并就下一步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高站位 全面落实政策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三年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决策,是事关社会大局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人心向背和基层政权巩固的重要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重要行动指南。
冯朝勇介绍,今年以来,南充中院先后4次召开党组会、党组扩大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动员部署会等,组织全市法院干警特别是刑事法官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及中央政法委、最高人民法院和省、市有关领导讲话精神,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大意义。
全市法院全面提高政治站位,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全力以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确保党中央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决策部署在全市法院系统得到不折不扣的贯彻落实。
相关资料显示,南充全市两级法院均成立以党组书记、院长为组长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中院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培训,培训业务骨干32人,抽派 “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法官负责扫黑除恶案件办理,明确大要案件由院、庭长亲自担任审判长。
南充中院第一时间制发《关于全市法院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
不仅如此,南充中院还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督导内容,由院领导带队,深入各基层法院对扫黑除恶工作开展专项督导,确保责任压紧压实,要求落地落实。
强协作 提升打击实效
被告人何硕等15人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聚众斗殴罪,寻衅滋事罪,强迫交易罪,开设赌场罪,故意伤害罪,非法拘禁罪一案,15名涉黑涉恶被告人经一、二审审理,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20年不等的刑罚,首要分子何硕被顶格判处。该案的成功审理,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的充分肯定;在阆中公开宣判后,当地老百姓拍手称快。
发布会现场,冯朝勇介绍,全市法院已审结的涉黑涉恶案件中,被告人可以适用财产刑的,均被依法判处了财产刑。
冯朝勇表示,南充全市法院通过强化外部协调和内部配合,确保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实效。
该院强化外部协调,全市两级法院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主动加强与监察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机关的沟通、联系,工作上相互支持,形动联动;行动上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数据显示,自专项斗争开展以来,中院与市纪委监委、市检察院、市公安局等召开工作联席会4次,协调案件3件。
该院强化内部配合,对全市法院在审在执案件、已审已执案件、涉法涉诉信访案件开展涉黑恶势力犯罪线索排查,对法院干警是否存在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全面排查,逐一建立台帐、分类加强管理,确保所有案件线索底数清、情况明。排查涉黑恶犯罪线索1件。
全市法院积极营造“扫黑除恶”的强大声势,悬挂扫黑除恶标语107幅,在各级媒体发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宣传稿件30余篇,制播电视节目1期。
冯朝勇介绍,为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全市法院严格落实罪刑法定、疑罪从无、证据裁判、非法证据排除等法律原则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正确处理“打早打小”与“打准打实”的关系,切实把好案件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法律适用关。
同时,为铲除黑恶势力经济基础,全市法院严格依法采取查封、扣押、冻结措施,综合运用追缴赃款赃物、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等多种刑罚手段,让罪犯倾家荡产、人财两空,失去再犯罪的经济基础。
再发力 确保民众安全
冯朝勇介绍,南充全市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续在各级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按照两高、两部《关于办理黑恶势力犯罪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的要求,坚持以审判为中心,确保严厉打击和严格依法办案的统一,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的统一,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
冯朝勇介绍,南充全市法院将加强分析研判,在检察机关提起公诉前,适时对重大涉黑涉恶犯罪案件提前介入,把问题尽量解决在审判前;在办理涉黑涉恶案件中深挖黑恶势力的形成原因,深挖黑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加强对黑恶犯罪及其“保护伞”线索的滚动排查。
南充全市法院还将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加快办案节奏,依法从严惩处黑恶势力及其“保护伞”。强化打击力度,用好用足法律武器,加大对黑恶势力的经济惩罚力度,打垮其经济基础,切断其经济命脉,摧毁其“造血”功能,坚决打赢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攻坚战。
与此同时,南充全市法院将继续通过公开审判,以案说法,强化法治宣传,形成对黑恶势力人人喊打的局面,确保黑恶势力无处藏身;通过司法建议、审判调研发现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增强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最大限度地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