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政府的法律援助,感谢你们”。8月16日,烈日炎炎,李渡法律服务所法律工作者林建全来到肖昌俊老人家中回访时,老人激动的说。
肖昌俊夫妻生育了四个子女,因长子肖茂平早年分家时,没有分到父母的财产,拒绝对父母承担赡养责任。其他三个子女因为肖茂平本身能够承担一定的赡养责任而没有承担,也就推三推四,使得老人处于十分绝望地步。
法律工作者林建全接受法律援助中心指派以后,立即对整个案件进行全面细致调查,对相关案件事实与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研究分析。到村委会了解了相关情况,并直接与其四个子女进行了约谈。因四个子女对赡养老人的观点、能力、以及农村的陈旧风俗惯例、观念差异,无法达成一致。最终通过民事诉讼,受援人终于获得了赡养费用的判决。
事后,法律援助者也在思考:本案涉及到农村老人生活生存问题、涉及到农村老人赡养扶助问题。由于农村的世俗偏见、子女相互推责、老人不理性处事方法,往往是法官难断家务事......
基于此,他们将该案与其他典型案例结合,开设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和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弘扬课。
这只是嘉陵区持续推进法治建设的一个缩影,今年1至8月,该区在法治建设方面有方向、有重点,成效显著:
深入推进依法执政。坚持会前学法常态化,区委常委会带头执行学法计划。坚持干部年终述法制度、法治建设成效考评机制,建立完善干部个人法纪档案。实行干部任前考法制度,今年以来,已对35名新提拔科级领导干部进行任前考法。目前全区科级干部中,具有法律专业背景或者相关工作经验有305名,占全区科级干部40.55%。
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联动审批体系建设,加强对“三张清单”的动态管理、绩效评估。严格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今年以来,审查政府工程招标文件和合同20件、政府规范性文件2件、重大行政决策13项。完善行政应诉工作制度,今年区政府共办理行政应诉案件2件起,民事案件10件,应诉率达到100%。
同时,加强重大项目跟踪监管,由纪委牵头向每一个重大工程项目,派驻一名纪检监督员进行跟踪督查,确保全区重大工程项目干净清爽。
司法公证暖民心
“法院现有巡回法庭4个,他们在乡镇、院坝就地开庭办案时,当地群众可旁听庭审过程。”谈及公正司法,嘉陵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王贵平认为,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司法全过程公开透明,是确保司法公正的有效措施之一。
为深化司法活动公开,嘉陵法院建成执行信息公开平台,裁判文书上网公开2123 份;实施人民陪审员“倍增计划”,选任人民陪审员146名,提高了人民陪审员参与案件审判、执行的比例。此外,不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开通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扩大司法公开的影响力。
嘉陵区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开放日、座谈会等活动,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和媒体代表参加活动,零距离接触和感受检察工作,促进司法部门公正司法。
嘉陵区公安局开展“百日平安会战”、“夏安”等专项行动,对“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和“黄赌毒”等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犯罪,加大打击力度。
在扫黑除恶专项活动中,嘉陵区公安局以“零容忍”的态度,采取快速出击、专案经营等多种手段,依法从快从严打击,对黑恶势力形成了强大震慑。截至目前,共破获黑恶犯罪案件21起,刑事拘留23人、逮捕7人、移送起诉17人,查处黑恶治安案件25起,行政处罚46人。结合脱贫攻坚工作,对全区“村霸”、“社霸”行为进行了全面摸排,共查处此类案件3起,行政拘留4人,有力维护了乡风文明、社会稳定。
科技助力护平安
警报一响,立即提示小区里可能发生入室盗窃案件。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生活在嘉陵的群众真切的感受到科技带来的安全感。
“自去年建成‘智慧安全小区’以来,我们小区没有发生过一起盗窃案。”丽阳小区一期的门卫廖圭强说,该小区有上千名居民,管理起来难度大。自从安装了门禁、监控等管理系统后,小区管理轻松多了,特别是一旦发生警情或危急情况时,小区居民只要按下一键报警系统按扭,就能与嘉陵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取得联系,便于公安民警第一时间出警。
“‘智慧安全小区’发案率较以前大幅降低,小区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嘉陵公安民警鲁斌介绍说,“智慧安全小区”的建设主要包括小区出入管理系统、车辆防盗系统等7项内容。
目前,时代天娇、祥和丽景、丽阳小区的“智慧安全小区”系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可有效防止外来人员、车辆随意进出小区,同时实现对来访人员的身份信息快速登记录入,降低小区内被盗事件的发生率。
该区计划2020年前,将建成304个“智慧安全小区”,并以此为载体,运用现代化科技手段,整合社会资源,大力强化居民小区基础防控设施建设,不断提高人防、物防、技防等水平,以全新的管控形态实现积“小安”为“大安”的治理效果,有效控制小区发案,提高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和幸福指数。
创新发展惠民生
始终将法治扶贫作为全区脱贫摘帽的有力支撑,全面深入开展法制扶贫“十百千万”工程,充分发挥律师行业非公社会服务组织作用,创新实施“律师联系贫困村”制度,选派25名律师,结对联系全区143个贫困村,将法律援助阵地前沿至群众家门口,群众可免费快捷享受法律援助。
截止目前,律师参与贫困村级重大事务依法决策40起,指导贫困村审查各类经济合同52起,指导贫困村审查村民民事合同127起,开展法治宣传134起,开展人民调解26起。
进一步加强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监管,制定出台《嘉陵区关于加强村级“小微权力”监管制约实施方案》,编制40项村级权力清单、村干部岗位职责、村级权力事项流程图,将村干部的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
出台《嘉陵区村(社区)干部违规违纪行为责任追究办法(试行)》,重点整治村级组织办事不透明、不规范、不廉洁、不作为或乱作为现象,使干部用权有规矩、群众办事有指南、民主监督有依据,切实防止脱贫攻坚中的“微腐败”。
深入开展“一不三乱”治理。
坚持以民为本,不断完善法律服务体系,提高法律服务质量。打造了全省第一家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咨询、律师、公正等多项司法行政职能,设置综合性、一站式服务型窗口,为群众提供普惠式、公益性、可选择的公共法律服务。。
共建法治新嘉陵
……南湖法治文化公园法制宣传窗前人头攒动,和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每天都会吸引众多的观众前来观看。打造法制宣传主题公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国文化与法治文化宣传相融合,以生动形象、民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教育,是该区不断强化法制宣传阵地建设的一项新举措。
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成立10支普法宣传分队,深入各地巡回宣传。继续推进“1+10”普法模式,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开展16次专项法治宣传。制定《嘉陵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实现中小学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全覆盖。2018年上半年,共计开展法治宣传60多次,出动宣传车20余次,发放资料30000余份,为超过3000人(次)提供了法律咨询,发布230余条法治动态,发送法治短信20000多条,利用LED显示屏流动播放法治宣传标语6000多次。
全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律师调解工作室“精品工程”建设,制定实施工作衔接办法,由区司法局与法院联合研究制定司法确认实现机制。截止6月份,律师调解工作室共接待婚姻、邻里等各类纠纷咨询282人(次),受理各类调解218件,调处成功率达98%,其中经法院司法确认8件。已建成的物业纠纷调解委员会半年来受理物业纠纷198件,调处成功率达98%。各级人民调解组织上半年共受理纠纷753件,接受咨询1293次,防止民转刑5件,调解成功率达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