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上午,记者从南充市河长办组织10余名记者河长在古城阆中召开的寻美构溪河座谈会获悉,阆中市的构溪河,已经成为南充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典型。
自2017年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以来,全市行动迅速、推进有力、效果明显。27条设置市级河长的江河,正在朝着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总体治理目标有序迈进。其中,位于阆中市的构溪河,成为南充落实河长制工作的典型:沿线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全覆盖、运行全到位、经费全保障、人员全落实;河道及水面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河长制工作推进有序,办公场地规范、人员配置齐备、软件建设详尽。
据介绍,阆中市共有大小河流58条,形成了“一江四河”为主的流域格局。其中,构溪河是嘉陵江南充流域内最大的支流,发源于苍溪县,流经阆中龙泉、千佛、石滩、妙高、河溪等乡镇汇入嘉陵江,在阆中境内长74.9公里,流域面积达6.5万公顷,其中林地2.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5%,2015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正式评定为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构溪河水质从常年Ⅳ类、部分时段Ⅲ类转变为常年Ⅲ类、部分时段Ⅱ类。
近年来,阆中市委、市政府始终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将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不折不扣抓好河长制各项工作落实见效。由书记担任第一总河长,市长担任总河长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24位县级领导、77位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417位村“两委”负责人分别担任市、乡、村三级河(段)长,人人有责、人人明责、人人负责。突出重点难点,强化整治力度。该市大力开展水源专项整治、畜禽养殖污染整治、河流“清四乱”行动,进一步加强水源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
同时,严格落实县级河长ー月一督査、乡级河长一周一检查、村级河段长一天一巡察的“三个ー”调度机制,确保问题发现在河边、研究在河边、解决在河边。截至目前,阆中市、乡、村三级河段长一线巡河达30万余人次,研究解决具体问题500余个。
会上,阆中市水务局副局长胡德洁介绍了阆中市全面落实河长制工作情况。构溪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曹兴宇介绍了湿地公园的管护工作情况。构溪河护河联系单位阆中市人社局办公室主任董昭德介绍了构溪河河长制工作情况。构溪河流域的河溪镇、妙高镇在会上作了交流发言。
当天参会媒体有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四川新闻网、四川法治报、四川经济日报、成都商报、四川在线、封面新闻、四川长安网、南充电视台、南充日报、南充晚报等省市媒体记者、记者河长和阆中相关媒体记者、记者河长。座谈会后,10余名记者河长奔赴构溪河,集中巡河、实地采风。(记者蔡瑨 超然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