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十载波澜壮阔,七十载硕果累累。9月29日,南充市召开“数说南充70年”新闻发布会,南充市统计局副局长葛宗兵介绍情况,会议由南充市机关工会副主席邓伟果主持。


70年来,南充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建国70年,南充经济总量爬坡过坎,不断壮大,1995年GDP总量突破100 亿元,2007年突破500亿元,2011年突破1000亿元,2018年突破2000亿元,达到2006.03亿元,是1949年的1200倍。70年GDP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7.4%。改革开放前30年,GDP年均增长5.1%,改革开放后40年,年均增长9.2%。人均占有量大幅提升,2018年人均GDP达到31203 元,是1949年的726倍。
70年来,南充在抓紧抓好农业生产,大力巩固农业基础性地位的同时,加快发展工业、建筑业、服务业,实现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比重逐渐提升的递进过程。
南充是典型的以农村经济为主的农业大市。解放后,农村通过一系列改革,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经济总量逐渐发展壮大,是全省产粮大市、生猪养殖大市,农产品加工产值位居全省前列。
工业经济发展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实现了由粗放型向精深化、现代化、科技化转变。近年来,南充全面实施“155"发展战略,坚持产业兴市、工业强市,大力发展油气化工、汽车汽配、丝纺服装等产业集群,积极培育壮大电子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迎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南充消费市场更加活跃,开放、竞争、有序的商贸市场逐步建立起来,私营、个体、联营、股份制经济快速发展,非公经济如雨后春笋般异军突起,市场经济进而迅速发展壮大并走向繁荣兴旺。商业网点遍布城乡的每一个角落,大型超市、商品连锁店鳞次栉比。商品丰富多彩,供应方式多样,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应运而生,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同步运行,健康、养老、文旅、教育、娱乐等消费热点加快培育,消费理念和消费模式实现了全面升级,城乡市场充满生机与活力。
随着国家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南充基础设施较为落后的现状得到根本改变。特别是近年来,南充大力实施项目推动战略,紧扣“5+100”重大工程项目,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投资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对经济的贡献率更加突出,成为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引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水陆空铁立体交通全覆盖,成为川东北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建设崛地而起,城市风光魅力无限;旅游三产、产业园区、物流园区、金融中心等重大项目全面推进。
70年来,南充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长,购买力大大增强,消费水平和层次大幅度提高,居民消费品向高档化、品质化方向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走过了在死亡线上挣扎一解决温饱一步入小康一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不平凡发展道路。
建国初期,全市财政十分困难,人民生活一穷二白,伴随着新中国前进的铿锵脚步,财政收入、居民储蓄大幅增长,缺钱的日子已经过去。
七十年峥嵘岁月,七十年众志成城,七十年砥砺奋进,七十年光辉历程。七十年的艰辛努力换来一系列辉煌的成就,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诸多有利条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回首,取得的成就已载入史册;前瞻,更加艰巨的任务摆在面前。追梦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展示新作为。我们将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155 发展战略”,推动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共同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市统计局、市金融工作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房地产管理局、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市税务局、国家统计局南充调查队、市邮政管理局、人行南充市中心支行等单位参加了发布会。
(记者 敬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