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充法律服务业现状
截止 2020 年 5 月 30 日,全市共有执业律师915人,共有律师事务所73家(其中合伙律师事务所43家,个人律师事务所30家)。其中1人当选省党代表,1人当选省人大代表,1人当选省政协委员,3人当选市人大代表,6人当选市政协委员,1人当选区县党代表,9人当选县区人大代表,28人当选县区政协委员。2019年以来,全市律师办理各类法律事务1.7万余件,其中,办理民事诉讼案件7500余件,刑事辩护及代理1600余件,非诉讼及其他法律事务8000余件。
尽管如此,我市法律服务水平和能力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当下,成都、重庆律师占据了南充高端法律服务市场(资本市场、知识产权、反倾销反垄断、企业破产清算等法律服务),南充本土律师法律服务主要范围还局限于传统业务。
二、问题分析
首先,党委政府重视不够。现代法律服务业尚未引起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尚停留在法律服务主要是维护社会稳定,解决矛盾纠纷,推动依法治理等层面。法律服务的价值及市场认识不到位。最近出台的疫情优惠政策文件也没有将律师事务所作为小微企业予以优待。
其次,南充律师缺乏紧迫感、使命感。南充律师相比于普通行业算得上勤奋,但与成渝律师相比,缺乏走出去的动力和勇气,对新业务领域不敢踏入。
其三,政府政策支持鼓励力度较弱,引导乏力。南充法律服务业虽然律师人数众多,在四川处于前列,但与成、绵、德等城市相比,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和服务能力相对较弱,政府缺乏政策支持与鼓励不无关系。
三、对策与建议
首先,重新认识法律服务业,重视法律服务业的健康发展。 法律服务业属于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社会社会稳定、维护被告人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纠纷、依法行政、依法治企、防 范和化解⻛险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同时,在改善营商环境、解决就 业、经济创收、招商引资、对外交往、服务开放等方面也发挥着独特作用。法律服务业越兴盛,法治化水平越高,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已初具规模的南充法律服务业,具有很大发展空间和潜力。
其次,支持和鼓励南充本土法律服务品牌做大做强、走出去。南充企业走到哪里,那儿就应有南充律师身影。南充律协应该放下自己官老爷的身份,与各地商会,各种商会密切联系,加强合作,为南充律师争取更多的业务来源。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采购本土法律服务力度。法律服务能力需靠经验积累,每个社区都应该聘请专业律师担任法律顾问。每个大型基建项目都应该有律师担任专项法律顾问。
积极推进律师参与招商引资,由律师事务所出面,引进北上广深及港澳台地区有实力的大企业,来南充投资发展。
市场经济就是契约经济,法治经济,律师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正在争创四川省经济副中心。法治环境,法律服务同样需要与之匹配。我市党委、政府应当重视律师的作用,在房屋、税收、管理、人才引进、业务发展等方面予以充分的扶持,才能将其建设成川东北地区法律服务高地,使之为争创四川经济副中心保驾护航。(作者系四川罡兴律师事务所高级创始合伙人,前执行主任,南充市政协委员,林波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