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大型主流媒体集中采访活动的记者一行去了营山、蓬安、顺庆、高坪,共同见证了他们乡村和城市的华丽蜕变,聆听了村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感人事迹。
今天我们来到了最后一站南充市嘉陵区
看看嘉陵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发生怎样蜕化?
位于嘉陵区高板桥社区的希望城小区内,正在举行升旗仪式“奏国歌,升国旗”伴随着庄严的进行曲,由三名小区秩序维护员组成的护旗队正迈着铿锵的步伐走过来。国歌刚刚奏响,不管是在小区内散步的,还是刚买菜回来或是带孩子遛弯的,都自发参与到升旗仪式中。据介绍该小区每月都会举行一次升旗仪式,达到了增强小区居民之间的和谐友爱和激发小区居民的爱国热情的目的。


该小区是全市首个红色物业小区,曾接待过遂宁、泸州等地同行调研。该小区在小区党支部牵头指引下,面向业主招募志愿者,成立小区调解委员会、公益协会、监督委员会“三支队伍”,把党的领导植根于城市基层最末梢,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百米”自成立以来调解委员会先后解决物业纠纷、邻里矛盾等60余起,公益协会累计募集爱心物资近5万元、招募志愿者32名,开展小区文化服务、照顾空巢老人、看护留守儿童等志愿活动80余起,服务群众4700余人次;监督委员会成功处置放养宠物、高空抛物、违法乱建10余起。增强了小区的凝聚力、亲和力,使小区居民的幸福感得到了空前提升。

嘉陵区一立镇塘湾村产业新路
确保农民稳定增收。
7月14日当记者走进该村的村道上。


沿途路旁的堰塘里,几只白色的鹅在悠闲地戏水,远处的山腰上,一棵棵绿油油的果树正努力地生长,好一幅新时代农村山水画。
在就业扶贫车间,今年40岁的何玉柳和其他20多名同村姐妹一起在这里的服装车间上班。她们的工作就是,将一块块布料用缝纫机进行简单的服装加工。“我以前一直在外面做活,离家远,去年开始就在村里的工厂打工,一个月有两千多的收入,既挣了钱又能照顾家人。”何玉柳说,她现在觉得很满足。
塘湾村六年前还是个贫困村。现在作为嘉陵区建设的脱贫奔康产业园之一,塘湾村围绕夯实产业基础、美化乡村环境、增强接待能力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路,高标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果药综合开发、水产生态养殖和农业生态治理,创建农民持续稳定增收新业态。7个专业种养殖合作社,流转土地1200余亩,通过建立完善贫困农户与产业园利益联结机制,引导贫困户充分利用金融贷款入股分红、入园就业,真正发挥出产业园带农增收的作用,全村老百姓每年共实现增收近100万元。
南充嘉陵区人民正在用自己勤劳的双手
创造着属于我们自己的小康生活。
让我们把握今朝、埋头苦干,共同打赢这场脱贫攻坚的硬战!
实现习主席提出全面奔小康的目标作出不懈努力。
(四川法治报记者何定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