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西充县: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激发乡村振兴活力
时间:2020-08-27 22:24:09  来源:

  本网讯(马玉竹 记者 许尔斌 文/图)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工作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近日,记者从西充县获悉,近年来,该县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激活要素,合理开发;健全机制,规范管理”的工作思路,探索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途径、新形式,促进全县村级集体经济实力整体提升。

  “一建二定三管” 引领产业发展

  8月里的西充县凤鸣镇白象山村,连片的柑橘林郁郁葱葱,比鸡蛋略小的柑橘已挂满枝头,无人机正在进行管护喷药。

  “这无人机是我们村农机服务队的。”村党支部书记王军介绍,近年来西充县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整治,具备了农业机械化条件,白象山村毗邻西充县优质(有机)粮油现代农业园区,发展农机服务大有市场。于是,今年5月,村委牵头,村合作社投资40多万元购买农用机械10台(套),培训机手组建农机服务队,目前已盈利5万元。

  农机服务队只是该村的集体经济之一。白象山村曾因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产业落后,被列入省级贫困村。为发展产业助农增收,强村富民脱贫摘帽,该村党支部按照“一建(领建专合社)二定(定发展规划、定经营主体)三管(管集体资产、管培训培育、管效益分配)”工作法,领建了富亿隆种养专业合作社,发展晚熟柑橘300亩、种植麻竹300亩、发展淡水鱼养殖50亩,建成麻竹初加工厂,成立农机服务队。

  “2016年我们村就脱贫了,今年麻竹初加工、农机、水产等产值预计将达到9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20万元,40%用于群众分红,40%用于村民的大病救助和10个公益性岗位支出,20%资金积累,用于产业的再发展。”王军介绍,通过“一建二定三管”发展集体经济,让村党支部带动作用发挥更充分、产业规划更科学、资源配置更优化、发展成效更明显、群众增收更稳定。

  白象山村只是西充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强村富民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践中,西充县委坚持把组织振兴作为“题眼”,创新推行党支部引领产业发展“一建二定三管”工作法,有效解决产业怎么组织,产业怎么发展、谁来发展,产业管什么、怎么管的问题。全县共培育土地流转、种植养殖产业等村级专合社1473个。村级合作社成为壮大集体经济、推动产业发展、带动群众增收的重要经营主体。

  “五大增收渠道” 挖掘农村潜能

  在西充县义兴镇盐水垭村,连片的脆李园刚经历一季的丰收,正吸吮阳光养分,为下一季的开花结果养精蓄锐。在村委办公区,西充县脆李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牌子格外醒目,大屏幕上,实时监控着脆李产业园各个区域的情况。

  利用地处有机乡村慢生活示范带、西充亚洲有机峰会永久会址落户该村的优势,盐水垭村村委引进业主种植脆李240亩,牵头成立合作社,吸引37户农户入股,流转土地335亩发展脆李。村党支部书记张奇毅不无骄傲地说:“今年仅脆李一项收入达到60多万元,为村级集体经济增收18万元,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5000元。”

  村子富了,村民的腰包也鼓起来。60岁的杨兴才是该村合作社的社员之一,他将自家土地入股合作社发展脆李种植,平时夫妻俩在产业园务工,一年务工工资、土地租金加上分红,收入近5万元。

  在西充很多行政村,村民都这样以土地入股合作社,集中发展产业。全县共建成土地股份合作社450个。

  以土地入股合作社促进增收,只是西充县壮大集体经济“五大增收渠道”之一。该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指导意见(试行)》,探索出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增收、盘活开发集体资产增收、创新服务项目增收、发展新兴产业增收、用活政策助力增收“五大增收渠道”。截至2019年底,全县村集体收入达到1500万元。

  “三带动三分红三保障” 助农稳定增收

  发展农村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助农增收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点。

  在双凤镇跳蹬河村,兴旺合作社的农家乐“跳蹬河山庄”傍山而建,俯瞰整个双凤场镇,2000平方米的中式风格建筑宽敞气派,站在二楼的观景台,眼前是大片葱绿的香桃、柑橘产业园,一条宽敞的大道顺着山势下行通往双凤场镇。

  跳蹬河村在2014年以前完全是另一番荒凉景象。当时,土地撂荒率达45%,全村无特色产业,集体收入无来源。该村以党支部为主导,创建兴旺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全村1150亩土地统一规划产业,吸纳农户分散的资金150万元、劳务股金16万元以及部分贫困户所持的扶贫特惠资金入社发展,建成标准化香桃基地300亩、晚熟柑橘基地320亩,建成2000平方米的“跳蹬河山庄”。产业发展,村民受益,村民们在山庄和产业园务工,平日有务工收入,年末还可参与股金分红。2019年,跳蹬河村集体持股分红12万元,兴旺合作社持股分红7万元,284户群众持股分红28万元。

  跳蹬河村通过合作社带动发展产业、村民入股分红的做法,正是“三带动三分红三保障”助农增收利益链接机制的实践。

  为保障农民持续稳定增收,西充县创新“三带动三分红三保障”利益链接机制,全县共培育龙头企业43家、专业合作组织479家、家庭农场专业大户16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农民以“土地入股、现金入股、资产入股”产业园区,通过资本资产共同监管、金融保险全域覆盖、风(分)险基金托底补充,保障群众收入稳定。“小农民”变身产业链上的“小股民”,和产业利益联结、成果共享。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