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陇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元帅和为人民服务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全县幅员1778平方公里,辖36个乡镇、1个街道、536个村(社区),总人口113万。近年来,仪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社会治理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为抓手,以“智治”为支撑,着力破解大数据应用中“行政壁垒、信息孤岛、运行不畅”的三大难题,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整体效能,探索出具有仪陇特色、时代特征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完善“三级体系”,破解行政壁垒难题。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将智慧城乡治理作为打基础、惠民生的民心工程,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和年度工作重点,先后召开7次县委常委会、8次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专题部署,以智慧城乡治理中心为指挥平台,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新格局。一是完善县级平台指挥体系。打造智慧城乡治理中心,由县委编办明确为副科级事业单位,配置编制4名,融合县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中心,设置设呼叫中心、多功能大厅、应急值班室、网格化办公室、心理疏导室等业务股室,通过部门派驻、社会聘请方式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赋予指挥调度、分流指派、督查督办、考核奖评等职能,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县级机构职能体系。二是完善乡级平台实战体系。由乡镇(街道)党委“一把手”为主要负责人,政法委员为具体负责人,统筹推进实行综治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管理中心、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三中心合一”,负责本辖区矛盾纠纷调处、信访稳定、群众服务等工作,不断发挥实战运行功能。三是完善村社平台服务体系。实施党建促治、网格促治、便民服务“三项工程”, 推动“党建引领+网格管理”,实现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综治中心、网格中心一体化运行,协调推进“五治融合”, 不断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构建“三通模式”,破解信息孤岛难题。
投资1.3亿打造智慧城乡治理中心大数据平台,整合雪亮工程、天网工程、智能交通、数字城管等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聚、平台共享、功能共用。一是纵向贯通。有机融合网格、综治信息平台,纵向实现县、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有序对接,确保“网格—村(社区)综治中心—乡镇(街道)综治中心—城乡治理中心”之间信息上下贯通、业务高效协同。二是横向联通。将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水务、海事、住建等职能部门的28个信息系统全部接入中心统一管理,实时与大数据平台共享信息,对同一事件或同一人员进行全方位精准“画像”,有效避免因部门分割而造成的认识盲区。三是内外畅通。对外接入学校、医院、慧眼工程、小区物业、餐厨、工地等2万余路视频监控资源,实现学校、企业、机关、社会组织和10余万群众与治理中心双向互动,群众通过“仪陇治理”APP反映诉求、表达意见、咨询政策、寻求帮助、协商议事,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可通过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和“仪陇治理”APP实时掌握各种民生需求,有效解决问题、答疑解惑。
健全“三项机制”,破解运行不畅难题。
健全“一核多元、合作共治”城乡治理机制,确保治理中心与县级各部门、各层级网格整体联动、运转高效。一是健全统揽协调机制,实行平安建设联创、社会治安联防、应急救援联处、乱点乱象联治、特殊人群联管、矛盾纠纷联调的“联动”机制,实现部门、层级协作共进共赢。二是健全分级处置机制。建立“专属网格—村(社区)网格—乡镇(街道)网格—城乡治理中心”四级流程化处置,健全“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分类管理—依法处理—限时办理”链条工作机制,确保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三是健全事件闭环处理机制。对治理中心事件实行“事件收集、问题分类、梳理研判、任务派遣、协同处理、办结反馈、核查回访、考核评价”闭环式工作流程,建立首问负责、工作例会、应急处置、责任追究等管理机制,提高治理效能和治理能力水平。
下一步,仪陇将紧密对接“十四五”规划,把握发展重大机遇,深化项目谋划编制,运用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实现社会治理信息的实时采集、关联处理、智能分析和动态决策,推进控制流、信息流、知识流、价值流的协同优化,形成物理空间与网络空间的统一治理格局,打造具有仪陇特色的城乡社会治理模式,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唐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