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遂宁市以基层应急管理规范化、专业化、智能化为目标,落实物资储备、建强专业队伍、强化监测研判、做好预防预警,夯实应急基础,筑牢安全防线,打通应急管理工作“最后一公里”。截止目前,全市建成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95个、综合应急救援队95支、村(社区)应急救援分队1445支。

夯实信息化建设,赋能应急管理体系智能化
在遂宁射洪市大榆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视频监控室,记者看到,一名工作人员正坐在电脑前,通过“雪亮工程”平台查看全镇道路、河道、水库等198个重点隐患点位情况。据工作人员介绍,如发现异常,将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及责任人,真正做到事故隐患早发现、早化解,实现安全防控“全覆盖、无死角”,从而维护整个辖区安全。
作为遂宁射洪市第一批三个试点之一,大榆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于2021年9月启动建设,办公场地占地110平方米、应急物资仓库占地60平方米。分别设置会商研判室、指挥调度室、值守备勤室、科普宣教室、物资储备室等5个功能分区,应急预案管理、演练、风险辨识和隐患排查治理等制度、风险隐患重点点位分布图、应急抢险队伍组织架构图均按照要求上墙,同时按照时间节点编制完成了应急队伍建设标准、职责任务、训练演练、管理保障、考核奖惩“五张清单”,真正实现了规范化建设。
据了解,目前遂宁所有乡镇(街道)应急救援队、村(社区)应急救援分队均已配发对讲机,建立联络微信群,村村响系统全部正常运行,确保信息传递通畅。同时,为21个河心洲岛配备了卫星电话,有效解决了极端恶劣天气条件下通讯难题。还制定了全市乡镇中心消防救援站信息化建设清单,建立了中心乡镇专职消防救援站联动工作机制,试点开展区域网格内联动工作。

打造综合性队伍,推动应急救援专业化
“森林防火,人人有责。”“严禁携带火种上山。”……记者看到,在遂宁射洪市大榆镇大悲寺,大榆镇星光社区应急救援分队队长陈果带领队员,手持喊话器,沿途宣讲森林防灭火知识。
眼下,正值冬季森林防灭火关键期,祭扫活动增多,森林防灭火形势十分严峻。大榆镇星光社区应急救援分队作为村(社区)应急分队,主动发挥自身作用,将队员分成3组,每组6-7名,在大悲寺主路、桃木沟荒山等入口处设置固定点位宣传,同时还设置流动宣传点位,大力宣传森林防灭火知识。据了解,该社区的这支应急队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由社区工作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公益性岗位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社会矫正人员组成。
“这次镇上应急队伍建设在原有队伍的基础上进行优化调整,统筹机关干部、民兵及公安派出所、医务、电力通信保障、公益性岗位、企业等力量,组建镇级应急队伍1支,建制规模180人,下设5个支队;组建村级应急队伍32支,建制规模385人。用于森林防灭火、防汛抢险、治安巡逻等常态工作和突发事件处置,真正起到一队多用的功能,并适时开展专题培训、应急演练,确保在紧急情况时,救援力量第一时间到位、第一时间抢险救援。”射洪市大榆镇党委委员、政法委员秦万贵说。

健全物资保障,推动应急物资管理规范化
应急救援队伍的高效运行离不开有力的应急物资保障。记者在射洪市大榆镇应急管理服务中心物资储备库看到,救生圈、救生衣、泛光灯、抛投器、橡皮艇等7大类101小项1805件必要的救援装备和器材一应俱全。
据悉,当前全市所有乡镇(街道)均已设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完成常用抢险救灾物资的配备,制定应急装备物资管理制度,落实专人管理,建立了应急物资共享机制,确保各类应急物资“拉得出、用得上、用得好”。
“乡镇(街道)是政府应急管理工作的‘最后一公里’,增强乡镇(街道)应急管理能力,需要把力气花在日常,把工作做在平常。”遂宁市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依托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不断强化监测研判,夯实基层基础,进一步提升基层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实实在在地推动我市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整体见实效、上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