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梨树第一年正式挂果,收成还不错,产量可达5—6万斤,收入在10万元左右。”6月17日,在位于遂宁高新区保升镇太和桥村的红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水果种植基地里,业主苟勇看着自家的梨子挂满枝头,心里乐开了花。
连日来,合作社的梨子已基本成熟上市,村民们正忙着摘梨、包装、装车,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为响应国家号召,2017年底,一直在成都、遂宁周边从事建筑行业的苟勇通过镇村招引来到太和桥村,投资300余万元成立了红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种植果树。通过5年的种植,合作社的果树陆续成熟,逐渐有了效益。
一大早,来自安居区的水果收购商陈柯良就将大货车开进了果园内,边采摘边打包装车,接近下午三四点钟,梨子就装满了车箱。陈柯良把钱支付给苟勇后直接上了高速,预计第二天上午,贵州市民就可以吃到新鲜的梨子了。

“这里的梨子品质较好、交通也方便,这次我们订购了1万斤。如果销量好,我们还会再回购一批。”陈柯良说道。
走进果园中,连片的梨林、桃林映入眼帘,成熟的梨子、桃子沉甸甸地挂满枝头,一个个鲜香扑鼻,格外诱人。据悉,合作社共种植中梨2号、五月脆李子、夏至糖桃、柑橘、枇杷等特色水果350亩,今年产值预计可达50—60万元。

“根据各类水果成熟的时间,我们合作社能够实现四季有花看、有果吃。既能满足不同时期前来的顾客,又可以错开集中上市时间,让果品卖上好价钱。”苟勇高兴地说,只要果子品质好,就不愁销。
果品的产销两旺,也让村民们步入了增收致富的快车道,林果产业已成为该区域特色产业和促农增收新增长点。“在水果基地务工,不耽误种田,每个月还能挣1000多元,既轻松又能顾家。”说起现在的生活,太和桥村村民段吉香非常开心。

在苟勇的果园,像段吉香这样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在果园做些除草、施肥、采摘的零工。
“夏季的水果采摘期在15—20天,每天都有40多名村民来采摘。”苟勇告诉记者,每年,合作社将支付土地租金和村民务工收入超过40万元,让当地村民实现了“务工+租金”双丰收。同时,通过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每年对村集体进行股权分红,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2万元。
谈及下步打算,苟勇表示,他将继续坚持绿色有机种植,利用太和桥村离城区近、基础设施完善等优势,建设集采摘体验、生态观光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果园,力争打造质量过得硬、品牌叫得响、带动能力强的特色水果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