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曲阜孔府考察。考察中,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认为:总书记是在告诉我们,要增强民族自信,要做一个坚韧的中国人。纵观中华两千年多年的历史,“坚韧”已经成了中华民族不可缺乏的品质,我们有太多先人有这样的品质。
两千多年前,伟大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不畏强权、打破常规,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给了普通人提升、改变命运的向上阶梯。如同阳光温暖身体,如甘泉滋润心灵,所以他不愧“至圣先师”。特别是他为了开明启智,带着学生周游列国,路上遇到了如天灾、饥饿、战争等非常人能坚持的辛酸艰难,他都挺过来了。令孔子最痛苦的是学生的怀疑,子路、子贡、颜回三个弟子前来同问:“我们不是野兽,却流落在旷野里。难道是路走错了?”换句话说就是:连温饱都没解决,还不受人待见,我们是不是走错了?面对弟子这样的疑问,孔子举了伯夷、叔齐、关龙逢、伍子胥等的例子,告诉弟子们虽然碰不到好机遇,但是要做到修道立德,不因贫困而改变气节操守。由于他对真理坚持不懈地追求,儒学才得以发扬光大,“仁、义、礼、智、信”才会成为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的因素;孟子、朱熹、王阳明等才能在忍人之不能忍的情况下坚持对真理的探索。
唐代驻守西域的是安西都护府。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唐朝自身难保,吐鲁番乘机拿到西域控制权,占领了河西走廊,切断了安西都护府与中央的联系。安西都护府就像被唐朝遗弃的孩子,亡与存,唐朝一概不知。此时,就算此地守将投降,也没有人骂。但是,守卫将领郭子仪侄子郭昕在夹缝中生存,自己内部铸造钱币、自己屯田养活自己,几乎处于独立状态,他们坚持了40多年。从青丝到白发,从健硕的青年到爬满皱纹的老年,直到灭亡依旧打着唐朝的旗号,史称“安西铁军”。在抗日战争时间,谢晋元将军带领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最后一块阵地”死守,他们的英勇抗战壮举,赢得了全世界的同情与尊重。不管是安西铁军,还是淞沪会战,虽然失败了,但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权,誓死保卫国家领土的精神却是我泱泱中华的一块瑰宝。
中华五千年文明,靠什么维系下来?在世界所有古代文明消失、断裂、夭折,不复存在的今天,为什么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答案很明确:中华民族是这个人类世界上最具韧性的伟大民族!正是这韧性,赋予我们这个民族秉持信念、再续追求以至笃定目标的始终不渝的超凡耐力。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有太多先贤在黑夜里为我们照亮明灯,我们就应该增强民族自信,以坚定的意志、坚实的步伐、坚强的毅力去做一个坚韧的中国人,去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
(遂宁安居三小 王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