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非凡十年”看遂宁高新区 牢记“高”“新”使命 书写高质量发展亮丽答卷
时间:2022-11-16 09:09:56  来源:

  时维十月,序属三秋。金秋的遂宁高新区,对标赶超,处处涌动着丰收的喜悦。

  市委赋予遂宁高新区“五高四新两区”发展定位和构建“亮点在高新”市域发展新格局,为园区发展指明了方向、擘画了蓝图。

  刘昌松 摄

  牢记殷殷嘱托,以落实诠释奋斗,以作为体现担当,以实干成就梦想。自2019年挂牌成立以来,遂宁高新区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牢记“高”“新”使命,对标赶超、创新实干、奋勇争先,为全方位推动园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插上了腾飞之翼,为全市筑“三城”兴“三都”、加速升腾“成渝之星”提供了强劲的高新智慧、高新动能、高新支撑。

“智”造强“链”

制造业挺起脊梁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遂宁高新区的立区之本、强区之基。

  近年来,遂宁高新区先进制造业发展锚定新方向,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奋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在位于遂宁高新区的遂宁宽窄印务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记者了解到,从2021年开始,这里的智能化转型一直在稳步推进。从“机器换人”到机器自主决策、排产,企业实现了依靠更少的人力完成更大的产能。

  在模切车间,记者看到,7条模切自动化生产线上,工人们只需站在MES(生产执行系统)机器旁,设定当前任务和控制参数,印刷好的烟标就自动切割成型。MES(生产执行系统)机器屏幕上显示:开机废品、检测废品均为“零”。

  据悉,公司的数字化车间于2021年7月开始运行,分三期建设。目前,数字化车间一期项目已建设完成,ERP(企业资源管理系统)、MES(生产执行系统)、WMS(仓储管理系统)、成品立体库、AGV自动小车等均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生产过程的数字化、透明化,有效推进了工厂精益化管理进程。

  “智能化生产大大节约了人力资源,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宽窄印务相关负责人说道。

  从智能化改造,到搭建互联网平台,再到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等,宽窄印务厂房的智能化改造是这三年来遂宁高新区“制造”迈向“智造”的一个生动实践。

  这三年,遂宁高新区制造业不断取得新突破。发展主导产业,制定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装备制造产业园“两园”建设,推动10万吨锂电铜箔项目签约落地,托璞勒高智能锂电池涂布设备、欧邦生物制药、泳泉玻璃等项目开工建设,上达电子、智能净化设备生产、美宁肉类罐头智能化加工基地、“凡是食品”肉制品深加工等项目投产达效,全年主导产业产值占比工业总产值60%以上。

  这三年,遂宁高新区不断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一个个“高新智造”“高新品牌”加速涌现。

  10月13日,记者走进位于遂宁高新区光电产业园的四川华瓷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业机器人正在进行第三道工序印刷内电极制作。整个环节只需要一个工人通过电脑编程即可完成,真正实现了生产自动化。

  同样,随着订单的不断增加以及生产技术的提升,四川上达电子有限公司的产品从开料到产出,已实现了100%全流程自制。“我们具备行业内高精度、高性能、高稳定性的FPC及软硬结合板的领先技术优势与量产能力,实现了进口替代,可为全球智能手机终端及显示面板企业提供最优良的产品。”四川上达电子有限公司生产部主管高锦程说道。

  这三年,遂宁高新区树牢“项目为王”理念,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大干快干发展项目,助力打造产业高地、投资洼地、发展福地,招引省市重大项目66个、总投资596.81亿元。

  “9·20”疫情期间,遂宁高新区与铜陵市华创新材料有限公司以线上视频签约方式签署了总投资约90亿元的锂电项目投资合作协议,并积极开展“云招商”线上投资促进活动,以视频连线方式,分别与丹东天皓、江苏秀强、中烟宽窄、中经城投等4家企业相关负责人就丹东天皓净化材料生产项目、秀强玻璃光伏建筑一体化组件生产项目、中烟宽窄智能制造绿色产业园项目、中经城投文旅商业项目、中经城投特斯联锂电项目等进行了“云互动”“云洽谈”。

  历经三年“强筋健骨”,高新制造迎来“脱胎换骨”。如今,遂宁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14家,规模以上工贸企业119家,初步形成“2+2”产业体系,特别是电子信息产业拥有了从微电子元器件、封装测试、芯片制造到集成电路的完整产业链,园区地区生产总值达52.96亿元。

点燃新引擎

科技创新成绩亮眼

  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

  通过8个月的精心建设,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三创中心”)项目即将建成投用。“‘三创中心’集科技成果展示、创业投资服务、科技企业孵化、技术交流路演等功能于一体,目前已引进6家企业入孵,正在对接15家拟入孵企业。”据遂宁高新区发改统计局副科级干部裴浩介绍,园区计划11月组织专家进行第三期入孵企业评审。“我们的目标是3年内招引100家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7亿元以上。”

  遂潼涪江创新创业创造中心是遂宁高新区打造“孵化器”的缩影。三年来,遂宁高新区锚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打造遂宁科技创新“主阵地”,初步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创新孵化体系。目前,高新区总体孵化面积超过8万平方米,已拥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国家级众创空间3家,成功孵化了300余家科技“小巨人”企业。

  在不久前公布的2022年四川省科技厅第五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企业名单中,遂宁高新区有62家企业入列。

  创新成果外溢转化,也带动遂宁周边区域受益。

  在蓬溪县新会镇骡埝村标准化稻蛙养殖基地,一米多高的稻桩下,黑斑蛙探出头来,跃到田坎上。9月初,50亩巨型稻颗粒归仓,因为部分黑斑蛙还需要在巨型稻的保护下越冬,村民们在收割时只割下了稻穗。

  看着眼前的景象,蓬溪县新会镇骡埝村村总支书记杜绿全感慨,“黑斑蛙和‘巨型稻’是国科创新科技成果‘变现’的结果。”

  国科遂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于2018年落户遂宁高新区,是中科院国科创新体系在遂宁设立的全资子公司。这是新会镇与国科遂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的合作项目——“巨型稻”无抗立体种养的技术转化。

  “近年来,我们拥有省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机构和多家示范企业,促进了国科创新、四川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等机构的巨型稻无抗生态立体种养模式、生猪无抗替抗等16个科技成果在遂宁转化,并在遂宁培育了卫星遥感数据应用中心、分子生物学第三方检测实验室等一批科技创新平台。”遂宁高新区科创经商局副科级干部杨雪汝介绍道。

  让科技优势更多地转化为经济优势,遂宁高新区还与中科院、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等多所高校院所合作共建,推动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在遂宁开花结果。

  在遂宁高新区,像国科创新一样热衷于科技创新的企业还有很多。四川佰思格新能源有限公司瞄准新一代超快充锂离子电池以及下一代钠离子电池,致力于锂电/钠电“卡脖子”核心材料国产化,让中国的锂电/超电行业真正走在世界前列;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以“物联云仓”为核心,通过互联网仓储大数据+云仓科技+数字化运营+数据增值服务方式,构建开放式、数字化、智能物联的数字供应链生态网络;四川托璞勒科技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研究院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公司拥有专利36项,技术研发团队人员120人……

  作为遂宁科技创新“主阵地”,三年来,遂宁高新区被省科技厅评为“四川省科技服务业产业集聚区”;重庆大学锂电及新材料遂宁研究院挂牌成立;现代物流产业孵化中心成功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成为遂宁首个国家级孵化器,也是全省首个国家级现代物流专业孵化器;全省省级高新区综合排名由倒数第二提升到顺数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长率全市第一……日前,遂宁高新区晒出成绩单,其中科技创新竞进成效显著。

  “数”说科技,遂宁高新区科技创新成绩亮眼。三年来,遂宁高新区围绕企业创新、人才、研发等方面,先后出台了“双创十条”“服务业十条”等一揽子政策,为企业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截至目前,园区有39家企业获得2019年—2022年度“双创十条”政策措施奖补资金,共460余万元。

  三年来,遂宁高新区先后引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领军型人才20余名,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全国知名院校硕博士50余名,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1000余名。

  三年来,遂宁高新区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3.63%,远超全市平均水平,居全市首位。今年,遂宁高新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预计将突破70家,增长率居全市第一,科技型中小企业预计突破200家。

  眼下,遂宁高新区正加快实施科技创新“双百工程”、创新主体“倍增工程”、科创平台“提能工程”,全力打造“创新高地”,力争2025年创新主体数量“翻两番”。

抢抓新机遇

枢纽经济风正劲足

  2022年7月4日,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合作共建签约仪式上,公布了首批12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共建重点物流园区名单,遂宁西部铁路物流园榜上有名,成为四川省入选的6个重点物流园区之一。这是继“全国首批国家级示范物流园区”“全国优秀物流园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后,遂宁高新区收获的又一殊荣。

  刘昌松 摄

  “魅力值”不断攀升的遂宁高新区,物流发展的“大手笔”接连惊艳着人们的目光。

  10月12日,遂宁高新区西部铁路物流园的铁路专用线旁,挖掘机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在一栋已见雏形的大楼中,工人们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这里是遂宁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所在地,目前正在进行海关综合大楼、查验仓库、区域卡口等子项目建设。”遂宁保税物流中心(B型)项目生产经理陈志臻说,“项目是在西部铁路物流园以及铁路专用线的基础上改扩建的,预计今年底建成投用。”

  记者了解到,项目建成后,将吸引遂宁及周边区域开展出口业务,形成国际物流枢纽集散平台,促进铁路港区域转向、综保区区域产业回流。同时依靠遂宁保税物流中心外向型经济驱动作用,有效提高遂宁对外向型产业项目的招引力度,进一步增强遂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物流枢纽作用。

  “在遂宁开展保税业务,估算能节省企业10%以上的物流成本,还有利于产业聚集。同时,依托铁路专用线、公铁联运无缝衔接,有助于提高企业运输效率,推动物流降本增效。”遂宁高新区科创经商局副局长李可介绍道。

  3公里外,中国供销·遂宁智慧冷链产业园项目现场挖掘机、打桩机轰鸣。

  “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仓储容量约40万立方米,是构建全国供销冷链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形成生鲜冻品交易市场、大宗商品分拨中心、冷链仓储运输、物流配送等完整产业链,打造具有金融、商检、进出口服务等综合配套的产业园区。”项目相关负责人说道。

  这三年,遂宁高新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狠抓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推进中国供销·智慧冷链物流园、川渝农产品冷链配送中心、大宗物资集散分拨中心等20余个总投资超过150亿元的项目建设,其中中国供销·智慧冷链物流园纳入了《四川省“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大宗物资集散分拨中心项目(铁路物流园二期)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核并转报自然资源部纳入2022年中央加大建设用地保障力度国家重大项目,成渝双城物流配送中心连续3年纳入川渝合作共建重大项目。

  这三年,遂宁高新区开行到湛江港、北部湾、粤港澳大湾区等地的多式联运班列,商品车、建材、粮食等日均货物吞吐量近3000吨,出海时间缩短50%,降至72小时。

  在新时代的推动下,随着“互联网+物联网”的快速普及,物流行业正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有效控制物流成本,提升物资供应质量及效率。

  坐在遂宁市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办公室里,只需要打开数字信息化系统平台,就能够清晰看到物流企业“线上”交易情况。

  “将全市的物流、商贸企业聚集在平台上,通过数字信息化系统,促进企业之间上线交易。”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经理罗佳玲说,顺意通通过“E通卡”智能物流设备,对企业交易的全物流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管控,确保企业顺利完成上线交易。

  据悉,遂宁市智慧物流大数据中心是由四川顺意通物流有限公司投资打造的综合性物流服务中心,为遂宁市“物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提供物流信息数据对接、资源共享和信息共用、城配资质申请、货运信息发布、智能配货调度、配送线路优化、货物交付质量反馈、供应链金融等服务。

  据统计,截至目前,中心已整合遂宁市650家物流相关企业,引导全市700余辆城乡配送车辆入驻平台并统一标识,撮合物流服务交易单量达40余万单,总交易额达31.5亿元,为我市企业输送专业人才800余名。

  智慧中心悄然兴起,正是遂宁传统物流迈向“云端”、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在数字化大潮下,四川物联亿达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物联云仓”项目在线合作仓库超过8400个,突破3.8亿㎡,约占全国仓储面积的30%,居全国第一。

  如今,遂宁高新区已入驻威斯腾铁路物流等物流及关联企业300余家,建有立体仓、金融仓、海关保税仓等仓储240余万平米,仓储成本仅为成都、重庆的42.9%和37.5%。

  三年步履坚定,三年跨越发展。

  拔地而起的现代化工厂、科技创新的转换成果、枢纽经济的转型升级见证了遂宁高新区落实“五高四新两区”发展定位和构建“亮点在高新”市域发展新格局的积极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遂宁高新区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实干实绩书写更加精彩的答卷,为遂宁乃至四川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更大的高新力量。

  (梁惠)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