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四川法治研究网!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 一线传真 | 社会与法 | 最新法规 | 领导访谈 | 理论调研 | 公安 | 法院 | 检察 | 教育 | 卫生 | 国土
最新资讯 | 大案要案 | 案例评析 | 深度追踪 | 专题展示 | 司法 | 监狱 | 交警 | 税务 | 水电 | 乡镇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一线传真
 
用心用情用力谋福祉 谱写“安居民政”新篇章
——遂宁市安居区民政局“非凡十年”工作综述
时间:2022-12-05 11:36:38  来源:

  党的十八大以来,遂宁市安居区民政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遂宁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总体部署安排,积极践行“民政为民 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凝心聚力兜底线、保稳定、促发展,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进展、新成就,为安居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做实兜底保障 巩固脱贫成效

  十年来,安居区民政局充分发挥民政兜底保障作用,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网,确保“应兜尽兜”“应保尽保”“应救尽救”,不断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在脱贫攻坚战中,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行动,用活用足政策,在全省率先创新“四个三”模式,实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农村困难群众扶贫标准“两线合一”,将11092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兜底保障,占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总数的20%;将1.9万困难群体纳入“三项残疾”补贴范围,累计发放各类惠民资金2.03亿元。联系帮扶3个贫困村,先后选派4名第一书记到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结成帮扶对子147对,通过强有力的措施,加强资金、政策帮扶,3个贫困村全部实际脱贫摘帽。

  在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中,安居区民政局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兜底保障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始终把民生保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不断深化“主动发现、动态监管”工作机制,有效兜牢全区基本民生保障底线。今年,困难群众保障资金争取到位累计争取中省救助类资金9758.68万元,上级资金分配总额位居全市第一。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到位,城乡低保保障标准分别从600元/人.月、400元/人.月提高至615元/人.月和420元/人.月,同比增加2.5%和5%。困难群众救助补贴到位。持续深化全国“救急难”试点,1—6月累计实施临时救助2746人次,发放救助金189.49万元。按时足额为全区20870名重度残疾人、困难残疾人、三四级精神和智力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及生活补贴970.14万元。同时充分运用“天府救助通”、家庭经济核对信息平台和聘请专业团队入户等方式,对新申请对象开展“线上、线下”核查,有效提高救助兜底的精准度和及时性。1—6月,新增低保对象554户591人,取消低保对象1122户1476人,真正做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应救尽救。

抓好“一老一小” 满足群众期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养老”和“托育”,历来是全社会最关注的民生保障焦点。十年前,养老不是大问题,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家中老小能否“老有所养、老有所医、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随着三胎政策红利逐步释放,健全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刻不容缓。

  在“十三五”期间,安居区扎实抓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养老服务“四个三”模式,采取“四化联动”推进农村养老服务“一镇一专员、一村一专干”机制,为全区1万余名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得到财政部、民政部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中期评估验收组充分肯定。

  今年,安居区加快养老试点改革。持续深化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组合养老模式,高质量开展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和“专员专干”探视巡访服务试点改革,累计走访探视留守老人5万余人次,为1700名散居失能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加快补齐养老基础短板,该区奋勇争先、全力以赴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600万元、省市资金700万元,突出关键、认真谋划,实施失能失智老年养护院建设、常理镇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建设、敬老院“适老化”改造三大项目,打好养老基础建设“组合拳”。还强化管护人员培训,依托东禅敬老院管护人员实训基地,培训管护人员200余人次;落实敬老院常务副院长季度考评工作,充分调动常务副院长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养老机构管理服务质量。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居区民政局全力推动儿童福利工作和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

  十年来,安居区民政部门推动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地,兜住兜牢儿童生存发展的底线。将孤儿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纳入政策保障范畴,积极开展“百镇千村助爱牵手”“亲亲家园”“童心相伴”等儿童关爱活动,留守和困难儿童得到关爱帮扶。

  安居区民政局时刻牵挂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成长,通过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和措施,加强关爱服务,为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撑起一片蓝天。今年又创新特殊困境儿童关爱帮扶办法,采取镇(街道)和机关干部自愿认领、部门“一把手”主动认领、县级领导全部认领的“三个认领”模式,实现全区188名18周岁以下特殊困境儿童结对帮扶全覆盖。

  培养好少年儿童是一项战略任务,事关长远。安居区民政局持续推进未保工作体系化建设,形成立体化、全方位保护体系,全力争创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推动未成年人保护工作高质量发展。还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创新潼安未保联创,在全市率先建立跨区域联动机制,压紧压实两地三级监管责任,联合建立1+N未保关爱政策体系,牵头整合教育、公安等29个部门资源,签订《安潼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合作一体化发展协议》和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跨区协作等子协议11个,打造迎检点位26个,以全省高分通过省级考核评价。

创新基层治理 增强群众幸福感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民政工作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社会治理和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基本服务水平,既是党中央的殷殷嘱托,也是民政部门的职责使命,更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十三五”期间,安居区民政局扎实推进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坚持系统思维,遵循发展规律,聚焦“变好、向善、更优”,顺势打出“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组合拳,综合运用“改、合、拆、调”方式,撤并乡镇5个、减幅21.7%,减少行政村182个、减幅41.8%,调减村民小组2422个,减幅55.35%,社区减少1个、优化15个,“五个必谈”“五个不减”等改革经验得到省市高度肯定,为全省推进“两项改革”提供了“安居样本”。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分别达94%和98%,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修订实现全覆盖,党领导下的基层群众自治实践持续深化。争取到省级城乡社区治理试点项目,在凤凰街道开展试点示范,把黄林社区、陷马堰社区、凤凰社区打造为便民服务型、智慧科技型、社会组织参与型社区,为全省构建“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社区治理新框架提供成功经验。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级城乡社区治理支持(服务)中心,以“三加·一改革”、三社联动为载体,引入5A级社会组织1家,孵化培育专业社会组织15个,持证社工达到35人。

  今年,安居区民政局持续深化省级城乡社区治理“1+3”试点成果,以争创省级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区为契机,加快推进横鑫社区省级综合服务设施“补短板”和西眉镇石圣社区等16个社区亲民化改造,大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创新“五社联动”,推动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规范化运行,培育社区社会组织50个,建成镇(街道)、村(社区)社工站(室)22个;强化党建引领,坚持“戴着口罩抓发展”,统筹机关干部1081名、发动专业社工和社区志愿者等2700余人参与社区疫情防控,链接18家爱心商家企业捐赠抗疫物资21.2万元,有效解决了基层治理和疫情常态化防控难题。

  同时积极开展争创省级自治示范村活动。以“党建引领 五善行动”为抓手,依托常理镇海龙凯歌文旅项目,率先在全市成立“海龙凯歌慈善基金”,建立家园社区、琼江社区等8支社区慈善基金,着力打造一批市级慈善社区示范点位,推动慈善服务与村民自治有机结合,建设“海龙凯歌乡约银行”,开展“自治之星”“星级美丽家庭”等评选活动,创新“示范商户”“文明公约”商业街区自治场景营造,积极探索慈善基金支持社区治理的经验做法,助力乡村振兴。

  十年风雨、十年征程,安居区民政局交出了一份有“厚度”和“温度”的民生答卷。未来,安居区民政局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遂宁民政事业“456”发展思路,不断提升民生兜底保障水平,切实加强基本民生服务,汇聚民生保障力量,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

  (张金柯)

 
四川法治研究网:版权所有
投稿QQ:747362402 写作交流群:251300042 商务合作:028-85273695
部分转载于网络,信息作为参考。本站不保证信息的真实性,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及时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