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为切实提升质量监管执法能力,以实际行动助力质量强国建设,仪陇县市场监管局行政执法人员练内功、明方法,强素质、重实践,质量安全监管工作见真章、有实效、成绩突出。
选准点,明方法,提升工作方向性
一是聚焦关键领域。按照“春雷行动2023”整治重要工业产品质量安全领域违法行为专项行动要求,围绕“民生关注、危害性大、监管风险大”等突出问题,紧盯冬春季节风险险患和违法行为高发的重点时段,针对危化品、冬季取暖设备、消安产品、烟花爆竹等重点工业产品,突出主渠道、城乡结合部、农村市场、销售门店等重点流通领域,重点排查质量风险隐患和查处制售假冒伪劣等突出违法行为。
二是关注特殊群众。在质量监管工作重点中明确要围绕“一老一小”相关产品,对学校周边儿童和学生用品销售行为,学校用双层床、餐具洗涤剂、塑料餐具等使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开展质量宣传“进农村”“进社区”,面向中老年朋友普及商品选购基本常识、鉴别商品真伪办法以及遇到质量问题产品如何维权等知识,告诫中老年人要警惕消费陷阱。
三是紧盯重点企业。探索建立套餐式工业产品质量监管模式,采取“技术帮扶+行政监督”相结合方式,编制工作操作实施指南、指导意见,规范质量监管检查和案件办理工作,实施“一企一策”“一品一策”,开展精准技术指导和整改验收,提升质量监管水平,推动全县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延伸线,大练兵,提升实操技巧性
一是“讲规范”,立规矩。明确“春雷行动2023”期间执行“每周安排、半月调度、全程督导”工作机制,驻局纪检监察组全程参与督导,不定期开展暗访和案件跟踪,将执法问责贯穿在行政执法始终。法规股指导执法人员正确运用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规范实施《四川省市场监管领域不予行政处罚、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适用规则》等法规,通过以案说法讲解办案程序和技巧,帮助基层执法人员理清楚应该做什么、明白如何做、确保有效果。
二是“熟指南”,明要领。针对遇到的“新标”适用、3C认证等疑难问题,编制覆盖家用燃气灶具、烟花爆竹、电线电缆、消防产品等4大类10小类产品,涉及45项操作项目的《家用燃气灶具现场检查清单》《电线电缆和防爆电气专项整治工作指南》《烟花爆竹现场检查清单》《消防产品现场检查清单》《学生及儿童用品质量监管现场检查工作指南》等指导材料,明确“三查三看”,即查标识看是否齐全、查标准看是否合规、查认证看是否一致,切实解决基层执法人员在质量安全监管缺少参考标准的问题。
三是“摸拟查”,强实操。组织学生及儿童用品、建材产品、燃气具等9类产品质量监管练兵活动,每类产品指定一个基层市场监管所为主导单位,其他所作为观摩单位,主导单位确定1-2名工作人员组织理论讲解、开展现场检查、落实问题处置等程序,通过实操演练、交流学习,助力每名行政执法人员理清监管思路、掌握工作要领、更新执法理念,营造学专业、破难题、做行家、当能手的浓厚氛围。
拓展面,共协作,提升团队高效率
一是上下联动。采取股所联动机制,质量计量、认证认可、知识产权等股室积极深入执法现场,与市场监管所协同作战、对标检查,指导市场监管所执法人员做好现场检查和问题处置,通过股所联动共发掘案件线索30余条,及时处理质量安全隐患25个。
二是部门联动。积极联合住建、应急、民宗等相关部门开展燃气领域、燃香类产品、烟花爆竹、成品油等执法检查工作,组织召开集中约谈会2次,发放告诫书26份,责令下架不合格产品39个品类。
三是区域联动。与阆中市、巴中市恩阳区市场监管局共同签订了跨区域执法协作机制框架协议,以10项制度为核心、3张库单为基础、N个协作为聚焦点,创新打造“10+3+N”跨区域合作治理新模式,推动形成“违法线索互联、监管信息互通、处理结果互认”的执法新常态。与内江、营山等市场监管局联合在生产、销售、消费等环节全链条打击工业产品质量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经营者和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构建质量安全消费环境。
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提质增效措施,提升了行政执法人员法制素养,增强了实践能力,切实做到包容审慎有“尺度”、柔性执法有“温度”、打击违法有“力度”,努力实现“护民生,保安全,助力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陈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