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村支书”到“联调员”,职责不同,初心不改。和老百姓打了一辈子交道,他眼见打官司带给乡亲们的坎坷苦累,他见证诉前调解换来的和谐安宁,他明白自己身上的担子和责任。花甲之年的他依然坚守调解一线,让老百姓少遭诉累是他的心愿。
从村干部到联调员的“调解坚守”
几十年摸爬滚打在基层,从村主任、村书记到社区书记、公益组织负责人……宋德友不断积累起群众基础,积攒起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婚姻家庭、村民邻里、道路交通等各种矛盾纠纷调处,他总是身处一线,说句公道话,解群众烦心事。

从社区书记退下来后,2019年3月,经沱牌镇党委、政府推荐,宋德友成为沱牌法庭矛盾纠纷联调员。4年来,他用心用情参与每一次调解,真诚热情接待每一个当事人,凭借自己扎实的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人生阅历、娴熟的工作技巧、满腔的工作热情在当事人之间扮演“和事佬”,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成功将600余起矛盾纠纷化解在立案前,调解成功率达96%以上。
从村干部到专职联调员,岗位变了,但宋德友坚守调解的初心始终没变。秉持着对调解工作的执着和热爱,他甘做基层平安“守护者”,为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默默贡献自己的力量。
心系群众 耐心调解土地租赁纠纷
因法人生病导致公司经营不善,200余户村民的40余万元土地租赁金被拖欠两年没有支付。“老百姓挣钱不容易,土地又被流转出去,日子肯定不好过。”宋德友心系群众冷暖,多方奔走调解,坚决守护群众利益,最终讨回了土地租金。
2015年11月,射洪某村和某公司签订土地租赁合同,租赁该村262亩土地养殖大闸蟹。由于公司法人孙强(化名)被确诊为肺癌晚期,长期卧病在床,公司经营不善导致孙强没有能力支付租金,共拖欠2017年和2018年两年土地租金40余万元。

了解情况后,宋德友积极配合法官,多次往返于村委会和孙强家中释法明理,组织村民开展座谈,耐心做好群众安抚工作,倾听群众诉求,引导诉求合理化。
在宋德友的积极调解下,最终,村民拿到了土地租金,村委会将案涉土地收回,随后与另一公司达成土地转租协议,让公司、村民实现双赢。
“有些调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做大量的工作。”宋德友说,在调解中,要始终将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耐心走访、耐心倾听、耐心调解,努力让矛盾纠纷化解于诉前,用心守护群众的权力利益。
敏锐洞察 找准焦点促成破镜重圆
调解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工作中,宋德友从细处着眼、小处着手,仔细观察找准当事人之间的矛盾焦点,重点“攻破”焦点矛盾,从而化解矛盾纠纷。
“我一定改掉爱喝酒的坏毛病,改掉坏脾气,谢谢您的耐心调解,让我保住了这个家,我会好好珍惜。”宋德友成功调解一起离婚纠纷后,杨平(化名)感激地对他说。
杨平和周芬(化名)结婚37年,生有一儿一女,均成家立业。由于杨平一直喜欢喝酒,双方经常吵架,闹得家无宁日。忍无可忍之下,2021年2月,周芬提起诉讼要求离婚。

受理此案后,宋德友分别和两人进行了交流沟通。交谈中,两人都表现出对彼此的关心,并不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宋德友深入分析两人的交流内容,猜测认为老两口只是为小事儿拌嘴,离婚属于冲动行为。
为深入了解情况,宋德友还走访了两人的邻居,发现老两口之间确实也没多大的矛盾,根本原因在于杨平爱喝酒,周芬无法忍受,一气之下便提出离婚。
找准矛盾焦点后,宋德友将重点放在处理杨平爱喝酒这件事情上。他教育引导杨平改掉爱喝酒的坏习惯,主动向周芬作保证争取谅解。经过宋德友耐心、贴心的调解,两人的矛盾得以化解,老两口重归于好。
情暖人心 爱心帮扶助力学子圆梦
吴欣(化名)的丈夫和亲戚在湖北搭伙经营鱼塘。一次意外,丈夫落下了残疾,不能继续经营鱼塘。两个娃娃上学,丈夫需要治病,吴欣便要求亲戚退还入股经营鱼塘的十万元,但亲戚却说鱼塘不赚钱,拒绝了她的要求。
无奈之下,吴欣将亲戚告上了法庭。宋德友组织双方进行庭前调解,摆事实、讲道理,说明吴欣一家当前的实际困难。最终,亲戚同意分三年偿还,双方达成一致。

调解中,宋德友了解到吴欣一家收入有限,家庭确实贫困,上高中的孩子将面临辍学的情况。为了不影响两个孩子的学业,宋德友在其牵头成立的公益组织——“微心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申请到专项救助金,并邀请村委会组织开展助学捐赠活动。当救助金送到吴欣手中,原本坚强的一家人纷纷落泪,不停地向宋德友道感谢。
有人说:“调解工作是和稀泥、是搅拌机、是两面脸”,但宋德友却对调解工作有着全新的理解:用亲情去调和、用事实来搅拌、用法律和道德做脸面。“调解就是讲情讲理讲法,自己讲法不专业,但公道自在人心,情理都说通了,法就八九不离十了,矛盾也就差不多化解了。”宋德友如实说。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62岁的宋德友与法结缘,他说,将继续在联调员的岗位上发挥余热,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次调解中感受到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