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昔日棚户旧房,如今高楼林立。在城市高速建设的进程中,他为化解棚改衍生的矛盾纠纷,勇于破题、善于答卷,出棚进楼,安居梦圆,扎根棚改点亮万家灯火,服务棚改守望幸福生活。
暖心守护百姓的“安居梦”
“住了大半辈子的棚户区,现在终于住进了电梯房,比以前的房子真的好太多了。”2月14日,家住城南某小区的于川(化名)牵着刚从幼儿园放学的小孙子在小区转了一圈,乐呵呵地走进电梯回到家。
然而,住进新家却不是一帆风顺。于川说,因为开发商变更带来的问题,自家的房子差点成了泡影,全靠棚改办的滕跃和他的同事们做了大量的协调工作,不然拿房时间遥遥无期。

棚户区改造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容貌,更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居梦。然而,棚改拆迁、还房安置过程中时常会牵扯出一些问题,不仅让“安居梦”一拖再拖,还为还房户带来困扰烦恼。
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滕跃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用心用情化解棚改衍生的房屋所有权、财产分配等矛盾纠纷,暖心帮助更多居民“出棚进楼”圆安居梦,有效服务棚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悉心解“烦恼” 4个门面融为“一家人”
“安置不是小事,有可能会影响到今后一辈子的使用,有些情况的确很‘具体’,但是群众的‘烦心事’也一定要想方设法解决。”滕跃说,要将群众的诉求放在首位,千方百计为他们解决难题。
以前好好的门面,拆迁后安置的却是异形门面,中间还有特别大的柱子,不仅使用不便而且出租掉价。这让市民沈鹏(化名)和邻居共四家人特别糟心。
沈鹏等四家人以前是邻居,按照方案,安置的门面也应该逐个挨着。四个门面正好在转角处,砌好砖墙后,门面异形不方正,甚至其中的两个门面还需经过另外的门面才能进出,特别不方便。这样的设计严重影响到今后的使用,不便于出租和经商。
原本好好的门面却换来一大堆“烦恼”,沈鹏等四家人多次找到开发商要求重新安置。由于确实没有更多的门面,开发商以安置方案条款为由拒绝了沈鹏的请求。
了解情况后,滕跃主动找到沈鹏等了解诉求,多次深入现场进行查看,并联系开发商一道寻求解决办法。在多方请教、多次协调后,滕跃提出了四个门面不砌墙、“不分家”,共办产权、共同经营的方案,此方案得到了四家人的同意支持。滕跃还积极对接不动产登记中心,询问办证事宜。最终,四个门面合为一体经营,四家人高高兴兴融为“一家人”。
产权定“归属” 化解“一房多售”纠纷
为了更快取得拆迁户同意,加快推进拆迁工作,开发商以好楼层、好房号、好户型作为“诱饵”,私下给拆迁户承诺还房位置,导致还房位置重复,出现了一房多售的情况。
由于负责人挪用资金以及房地产市场低迷等原因影响,该项目停工烂尾。政府组织进行清理的过程中,发现开发商重复安置、一房多售等情况。消息传出后,拆迁户情绪特别激动,造成了特别不好的社会影响。
滕跃和同事们接到处置任务后,分三个组和业主分别进行座谈,听取业主的意见建议,详细了解前期相关工作情况。最终,全体业主一致同意,按照签订拆迁协议的先后顺序进行重新安置。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房屋各自找到了自己的“归属”,最终,全部业主重新妥善安置。
“衣食住行,住乃安身立命之所。”滕跃说,自己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守护好群众的居住权,真正让他们有房可住,有家可归。

倾心护权益 年关奔赴重庆维权讨薪
2023年新年将至,但是某项目仍然拖欠着5个班组,共计400余万元的工资。工人多次讨薪,甚至还出现了守着小区大门不走的情况,开发商和施工方却依然发不出工资。
“民工的权益得不到主张,小区业主的生活受到影响,还可能造成极其严重的社会影响。”在接到处置任务后,滕跃和同事们迅速展开工作,详细了解项目开发商、施工方情况,经项目班组提供联系方式,才得知开放商和施工方负责人均在重庆合川。
为了切实维护民工权益,大年二十八,滕跃带领同事们奔赴重庆合川,组织开发商、施工方和班组负责人开展异地调解。由于开发商资金断链,根本没有可供支付工资的现金,滕跃和工作组要求开发商在企业其他资产中进行列支,一定要保证民工工资发放。
经过两天的耐心调解,最终开发商同意以企业其他项目资产抵押给施工方,施工方变现后立即下发班组支付民工工资,民工们顺利拿到了工资,这起维权讨薪案也顺利画上圆满的句号。
始终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守护群众权益,近年来,滕跃配合完成了15个项目办理或补办用地、规划、施工、预售等45个许可证,34个项目完成建设并交付使用。他参与全市民间资本参与棚改项目拆迁安置还房安置工作,调处拆迁纠纷、安置纠纷近百件,得到了当事方的认可,收到了较好的社会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