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进“城”的建设,打造引领强点;推进“镇”的发展,建好中心节点;推进“村”的振兴,夯实核心基点。四川遂宁市大英县高位统筹城乡融合三大空间载体建设,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
“孩子在县城顺利入学,去年买的商品房正在装修,国庆前全家就能搬入新居啰!”43岁的谢艾民老家在遂宁市大英县玉峰镇,他和妻子进城务工多年,“下班后,在刚建好的青龙湾口袋公园赏赏花、散散步,对城市的融入感越来越强。”
新市民对城市融入感越来越强背后是大英县做强城乡融合关键支撑点,提升县城对人口和产业的吸纳与承载服务能力。
为更好满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需求,大英优化教育资源,仅由多所学校整合而成的育英初级中学就增加了1500多个学位。同步增加的还有医疗资源,在大英人民医院新院区,主体工程已完工,工人们正加紧进行内部装修,今年底投入使用,医院开放床位将由550张扩增至1200张。 建县20多年,大英由“一个场镇”建成了“一座县城”,中心城区到2035年净新增开发空间仅有4.12平方公里,“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优化城市发展空间,添增量方面实施北拓、西延、东优、南控的城市发展战略,优存量方面重点推进土地集约高效利用,释放更多发展空间。”大英县发改局局长刘锋介绍,大英正持续实施县城新型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五年攻坚行动,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环境卫生设施、产业培育配套等项目建设,加快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不断提升大英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力争2025年,县城区人均建成面积达到3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至55.2%。

城无产不兴。大英以县城为主阵地,大力推进“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共兴”,一体推进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园区集约发展;加快发展以文旅产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取得了积极成效,实现了产业发展和城市发展的良性互动。随着产业的发展、就业岗位也不断增加,目前大英经开区入驻工业企业189家,带动当地就业7000余人。相对于县城,集镇是上联城市,下接农村的关键节点。
人勤春来早。3月7日,在大英县回马镇涪江冲积坝上,村民正忙着种植萝卜。
回马镇是大英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依托靠近涪江的地理优势和水资源优势等,回马镇建起了万亩蔬菜生产基地,发展无公害蔬菜,萝卜、辣椒、白菜、玉米等畅销全国各地。
“以涪江沿线冲积坝为主要种植基地,我们在长江坝、金井坝、郭家坝发展蔬菜种植业,总产值超过2亿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0元左右。”回马镇相关负责人介绍,拓展农业功能,回马镇还在蔬菜基地建起了现代化农业仓储保鲜库,可就近进行萝卜初加工。“在这里,萝卜通过清洗、挑选、包装等工序后,直接装车发往山西、辽宁等地。”

近年来,大英将全县9个镇分为东、中、西“三大片区”,分别发展种养循环农业、农文旅融合、优质粮油种植,重塑乡村地理经济格局,催生差异互补的乡村产业新态势。“我们正在推进镇(街道)扩权赋能,激发镇(街道)的发展动力活力,目的就是要放大集镇连接城市与农村的节点功能。”遂宁市政协党组成员、中共大英县委书记、遂宁市中国死海旅游度假区党工委书记胡铭超介绍,将积极培育一批产业强镇、文旅强镇和商贸强镇,支持卓筒井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隆盛镇创建省级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分级分类加大集镇基础设施投入保障,优化教育、医疗、养老、托育等资源配置,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


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夯实城乡融合发展的“乡村基点”。在卓筒井镇干屏村,从观景平台远眺,满山的桃树尽收眼底,呈阶梯状向四周扩散。这些桃树最早栽种于17年前,甜桃产业已成为为干屏村乃至大英重要的农业产业。
“依托甜桃产业,干屏村举办了多届桃花节,年均接待游客约40万人次。”大英县乡村振兴局局长廖成龙说,为干屏村将‘盐’文化与乡村旅游相结合,融合休闲度假、农业观光、文化创意、田园民宿等业态,打造宋井桃源项目,村民稳稳端上‘旅游饭碗’。